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五章 北庭都护府(2/3)

民部也要跟上,一方面协助将来迁入西域的汉民开垦荒地、稳定居所,一方面在西域各地建立屯垦基地、修建屯粮仓库,保证驻守西域各地的明军口粮,当然这些都是应急之用。

而刘子安也没有闲着,在情报部的活动下,内地各省的佛教、道教人士也大举进入西域传教,特别是道教,更是得到了刘君韬的大力支持,毕竟道教是华夏国教,理应如此。

刘君韬和刘子安也希望用这个办法,彻底铲除回教在西域的最后残存,让整个西域从思想上彻底汉化,重归华夏。

京师,乾清宫。

成化帝收到刘君韬的奏折之后,可谓是喜不自禁,在自己登基之后,大明先是重建了安西都护府,现在又要重建北庭都护府,这可是足以青史留名的大武功!

此时,成化帝已经在刘君韬的奏折上批准了,但是筹建北庭都护府的具体方案,却让成化帝有些迟疑。

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不太一样,天山以北的胡人部落更多,而且来源更为复杂,所以在北庭都护府筹建伊始,具体的行政和军事区划也必须谨慎一些。

“北庭都护府,最早见于大唐,彼时朝廷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北海(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武周长安二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辖境相当阿尔泰山以西, 咸海以东,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

“……后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北海以西的广大地区。北庭都护设立后,提携万里,北庭各地百姓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心。景云二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开元元年,第二任都护郭虔瑾进驻北庭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戍边。唐玄宗为了确保这里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又在北庭设立节度使,统领瀚海、天山、伊吾三军,有镇兵万余人,其中瀚海军一万二千人就屯成在北庭。”

“全盛时期,北庭都护府下辖金满、轮台、蒲类三县;瀚海、天山、伊吾三军;以及盐治州、盐禄州、阴山州、大漠州、轮台州、金满州、玄池州、哥系州、咽面州、金附州、西盐州、东盐州、叱勒州、迦瑟州、冯洛州和孤舒州等十六个羁縻州,幅员辽阔……”

成化帝已经将手中的资料看了数遍,终于是对北庭都护府的筹建有了底气,那就是在大唐建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佐以大军驻守、维护百姓、震慑胡族三策,如此则能保证北庭都护府长治久安!

此后,成化帝便与朝中六部大员、内阁大臣紧急商议,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了一个草案,并且在与刘君韬互通消息之后,最终确定了北庭都护府的筹建方案,并且下旨颁行!

成化四年五月初,刘君韬接到了成化帝的圣旨,以及朝廷关于筹建北庭都护府的方案,当即下令在天山以北全面推行,一时间整个天山以北万民欢腾,各地明军将士士气大振。

与此同时,第一批内地迁移来的汉民百姓也已经过了哈密卫,进入了北庭都护府境内,而后续的迁移百姓也在源源不断的赶来,预计今年年内便可以迁移十万户百姓进入北庭都护府。

而安西都护府那边则是会少一些,但也会在六万户以上!

成化帝为了保证这些百姓的用度,严令户部筹集了八百万两银子,以及海量的粮草、物资,并且向京师、北直隶、南直隶等地的富豪纳捐,共计筹集了将近两千万两银子,专门用于移民实边之举。

而刘君韬也命令商部和民部筹集了大量的钱粮,专门用于应急之用。

此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