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九章 驻军平谷(2/3)

这些都是朕愧对太子啊!”

刘君韬听到这里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些话可不是一个帝王应该说出来的,也不是自己这个臣子应该听到的!

“陛下!”

刘君韬急忙行礼,说道:“请陛下放心,臣,自当尽心竭力效忠大明,太子定当无恙!”

天顺帝盯着刘君韬看了许久,不知道想了些什么,便不再谈论太子的事情,而是开始跟刘君韬说起眼下朝中的情况。

如今,朝中上下都已经知晓天顺帝病重,所以太子才会暴露在满朝文武的眼前,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主要是景泰帝旧臣,开始上下串联,不断生事弹劾太子,朝中文官大多对此隔岸观火,武官则是因为势单力薄不远掺和其中,这也是天顺帝最为恼火的事情。

刘君韬听完之后,也是感到非常棘手,眼下朝中的争斗已经不是朝臣派别之间的斗争,而是已经牵扯到了皇位之争,甚至还有景泰帝、天顺帝之间的恩恩怨怨!

刘君韬也是冷汗淋漓,自己身处的境地要比之前预想的还要糟糕。

“陛下,臣……”

刘君韬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天顺帝也看出刘君韬的窘态,也没有逼迫刘君韬表态,而是说道:“爱卿刚刚赶来,将士们也是人困马乏,朕看,还是先驻扎下来,待到将士们休整完,爱卿再正是上任好了。”

刘君韬闻言也是长出一口气,这就给了自己一段缓冲的时间:“臣,领旨。”

“京师以东一百四十里,有个县城,名叫平谷。龙骧军将士就别在通州驻扎了,那里人多嘈杂,还是让将士们去平谷驻扎吧。”

“臣,遵旨!”

当刘君韬从寝宫离开之后,天顺帝却并没有多少喜悦之色,反而神色复杂的自言自语:“爱卿到底还是终于大明啊!”

刘君韬回到馆驿之后,已经是深夜时分,但是却没有半分睡意。

早在刘君韬率军出发之前,情报部便已经将京畿各地的情况都查明,并且汇总成一份详细的文本呈报给了刘君韬。

刘君韬也跟赞画部的官员一起商议了许久,从中挑选了几处可能会让龙骧军将士驻扎的城池。

而这个平谷县,却是众人最不愿意驻扎的。

平谷县地处京师、天津卫、北直隶的交界处,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因其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故得名平谷。

早在西汉时,汉高祖十二年始建平谷县,属渔阳郡。后元二年,汉武帝死,遗诏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兴建博陆城,便是在平谷县内。

到了本朝明初洪武年间,平谷县内开始修筑镇罗营、北水峪、南水峪、熊儿寨、鱼子山等处长城。

永乐年间,朝廷继续修筑峨嵋山、黄松峪、黑水湾、彰作、将军石关等处长城。期间,平谷先属北平府蓟州,后改属顺天府蓟州。

平谷县地处京师以东,可谓是京师的东大门。当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便是取道通州、平谷、密云等地进军。

刘君韬还知道,后世崇祯元年,后金鞑子兵便是围困蓟州,下三河,过平谷,临顺义县城,最终兵临抵达京师城下。后世崇祯十一年,满清鞑子兵从密云墙子岭入关,后连克古北口、将军石关,攻克平谷城,并从平谷逼近京师。

由此可见,平谷县地势险要,是从东面逼近京师的必经之路,而且北通北直隶、山海关,东连天津卫,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刘君韬心中清楚,天顺帝在如今朝局动荡之时急忙命令自己率军进京,并且让自己率领一万多龙骧军将士驻扎在平谷县,就是要堵住京师的东大门!

此时,刘君韬独自一个人的房间内摊开了舆图,只见舆图上已经标上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