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八章 要变天了(2/3)

任之后,便尽快给你送去。”

胡德兴闻言先是一愣,而后便喜上眉梢,不过还是抱拳说道:“兵宪放心,卑职回去尽快筹划方案报给兵宪审核,新军的各级将领也将从陷阵军中选拔,新军的后勤补给也由山东镇负责!”

胡德兴这就是将这支新军的人事权、装备补给权都让了出来,让山东镇加以控制,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枷锁。

刘君韬笑着说道:“这些事情你自己和骁军商议吧,最后告诉我一声就行……”

随后,二人又说了一些话,胡德兴便向刘君韬辞行了。

几天之后,刘君韬开始下令对天策军各部进行整编,从山西、山东的预备役兵力之中抽调精兵强将,全部补充进天策军各部之中,用以恢复各部在北伐大战中的伤亡。

共有七千多名预备役将士被征调,大批的兵备陆续从山西、山东各地的兵仗局起运,送达了天策军各部大营。

同时,刘君韬也对此次进京有着自己的考虑,出任兵部尚书,就意味着自己将要在京城内长久待下去,所以一方面要处理好山西的军务,一方面也要将自己麾下的军政重心,由山西转移到京畿去。

于是,刘君韬下令总督府幕府各部开始调集人手,各部部长全部跟随自己前往京师,各部的抽调出来的精干人手也一同前往;

军部要调集工匠和物资,准备随军前往京畿,在京畿合适的地点筹建新的兵仗局和军械库;商部就不需要在京畿筹建仓库了,只需要在山西、山东两地兴建便好。

对于山西本地的军务,刘君韬思前想后,决定将山西总督府从大同镇城迁移到太原镇城去,同时让幕府各部都留下一部分人手,在太原镇城留守;刘君韬决定在自己前往京师坐镇的时候,由太原镇总兵官严虎暂时看护山西军务,其余各镇总兵官听其节制。

此时并不是战时状态,所以这个节制也仅仅是体制上的,严虎并没有调动、指挥其余各部的权利。

就这样,刘君韬和幕府各部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多月,直到天顺八年三月初,天顺帝催促刘君韬即刻进京赴任的圣旨再次送到。

几乎是同一时间送到的还有情报部、稽查部的消息,两部的消息都印证了,天顺帝的病情越发沉重,朝中也多有不稳的迹象!

刘君韬看着天顺帝派人送来的圣旨,圣旨之中,天顺帝的言辞很是激烈,严令刘君韬即刻率领龙骧军兵马开赴京师,并且限期二十天必须进驻京师,具体的驻军地点随后会下达旨意。

这个信息非常强烈的告诉刘君韬,天顺帝让自己进京的目的绝不仅仅的赴任!

而情报部、稽查部的消息都显示,此时天顺帝身患重病,随时都有肯能驾崩,而心念景泰帝的一些朝臣又趁机四处找太子的麻烦,一个月之内竟然六次弹劾太子,从衣食起居犯了忌讳,到太子的言行不合体统,再到一些莫须有的理由,这些大臣的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朝中还出现了一些“太子无德,顺应天意废之为上”的言论,而不少大臣都是隔岸观火,这让天顺帝异常愤怒。

这些情况已经在京城内外传得热火朝天,就连京城内的酒楼、茶馆都在传说,情报部、稽查部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便打探到了。

这就说明,此时朝中的局势已经非常危急,天顺帝已经无力左右朝政,所以才会如此心急火燎的让刘君韬率军进京,以便震慑群臣、稳定朝堂、护卫太子!

“看来,我是注定要当一回权臣了!”

刘君韬既然想明白了天顺帝的打算,不禁感叹大明的天就要再变一回了。

同时,刘君韬也放弃了将郭沐英母子三人一同带到京师的打算。此去京师祸福难料,自己率军进京,最终是匡扶社稷,还是成为当代的董卓,都要由朝堂局势的走向决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