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2/2)

交近攻、联虏平寇的大略,早就引起了南人的强烈不满。

马士英认为南都政权的过失自当由担任监国的潞王负责,而与总督戎政的福王无涉。

那么以拥立福王继承大统为理由,应当是足可以说服黄得功的。只要黄得功愿意加入定策拥立的大军之中,那么三镇联手,又应当是足可以压制江南其他反对势力的。

刘良佐本人并无大略,但高谦久历河南、山东战事,在面对大顺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是能够死里逃生,这一点甚至已经超过了左良玉,他也因此“盛有武名”。

惯于投机的高谦,马上就认为马士英的这一策略是乃不世出的良计。于是马士英、刘良佐、高谦三人便在凤阳歃血为盟,又收容了一批因为大顺军强力镇压而从河南出逃凤阳的土寇武装,聚兵三万人,号称十万大军,经庐州南下,直抵安庆府境内的枞阳。

到枞阳以后,马士英亲自前往安庆府城,将刘良佐、高谦意欲拥立福王称帝的消息告知于黄得功。黄得功一时意动,但他认为福王尚在南京,不在三镇手中,一旦福王被江南党人趁乱挟制,那么三镇岂非是做了白工?

马士英于是提出三镇在安庆便打出拥立福王称帝的旗号,大张旗鼓地沿江东下,收取镇定人心的作用。

黄得功尚在犹疑间的时候,刘良佐、高谦二镇已经分别从枞阳和黄石矶方向威胁安庆。黄得功手中的勇卫营固然较江北二镇更为善战,但如果硬打一场,势必会大大减损黄得功手中在家九江之败后本就十分有限的兵力。

经过审时度势以后,黄得功决定率军离开安庆,接受马士英的提议,前往枞阳与刘良佐、高谦会盟。

马士英与三镇联合,立即在枞阳打出了拥立福藩继承大统,“北伐中原、扫清幽燕”的口号。但他们“北伐”的真正目标,当然不在“北”,而是在“南”,这样一支四万余人的杂牌军队,随即便号称二十万大军,沿途纵兵焚掠,大掠池州以后,直扑向南京城。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