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2/3)

“亳州是红巾军的起家之地,韩林儿和刘福通定都亳州,重开大宋之天。归德则算得上是赵匡胤的起家之地,艺祖被周世宗任为归德军节度使,后来又称宋王。这两个大宋,竟然都在豫东这里交集了起来。”

他没有说出的话是,这两个大宋政权也都和胡人夷狄存在着莫大的联系。

宋太祖的大宋被胡人所毁灭,韩林儿和刘福通建立的龙凤大宋则开启了胡元的毁灭之路。

更进一步联想到,此刻就在黄河以北悄然前进着的清军,他们会是忽必烈还是元顺帝?

至于自己,又究竟会像历史上的李来亨一样,重蹈陆秀夫的绝望之路,还是会像刘太保和朱洪武一样,开辟出新的理想国?

“天下多事,谁能料想之?”

李来亨一番不合时宜的怀古幽思,暴露的还是他心底对于黄河北岸清军动向的担心。

阿巴泰他们到底是何意图?

如果清军此时骤然渡河,闯军又毫无防备地把全部兵力投入进攻,那么形势就确然将变得十分糟糕。

即便“重演”历史上山海关之战的惨剧,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使君还在担心北岸的东虏吗?有谷将军带兵组织河防,清军岂能飞渡而过?实在是多虑了啊。”

顾君恩对李来亨的多番忧虑感到十分的奇怪,他并未真正接触过清军的兵锋,虽然也听说过这些年来明军在清军面前的屡战屡败,可终究并不觉得东虏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地方。

其实顾君恩的想法在闯军之中方是多数,像李来亨和方以仁这般的忧虑,反而是少数。

甚至可以说顾君恩对于清军的重视,在闯军之中可说是已经非常高了。

后世历史中,闯军占领北京时,也是顾君恩率先提出“辽东多事”提醒李自成务必要关注吴三桂和关外清军的动向。

只是占领北京的时候,闯军已经自陷困局,以数量上相比多尔衮和吴三桂而言实在太少的兵力,身处在大量怀有敌意的官绅降兵之中。

如此形势下,即便顾君恩看出了关外清军的威胁,闯军也很难有在山海关战而胜之的希望。

现在的顾君恩,就更不把东虏视为什么燃眉之急。他能将清军和皇太极,当成达延汗、俺答汗一类的劲敌,见识其实已经高出了关内未曾亲身接触过清军的一般士人许多了。

“嗯,谷哥是闯军里数一数二的悍将。有他盯住黄河,相信清军绝不可能飞降在我们的面前……现在还是要尽快劝说陈永福投降了。”

李来亨颔首称是,方以仁跟着说:

“王臣的信件我们是不是要送进马牧集里?现在陈永福说是身在绝境里也不为过,有王臣这个老朋友在闯军做节度使,陈永福也该相信我们绝不会亏待他。”

李来亨摇摇头:“不,再等一等。陈永福这个人首鼠两端,当初开封被闯军攻陷,陈荩就投了我们闯军。陈永福却在那个时候,利用闯军对他的善意突围逃走,他这个人绝不是陈荩的一点老交情就能说服的。

还是要等炮标展现实力,让陈永福知道我们的厉害才行。更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个袁时中,袁时中这个人不知道哪来的一些奇怪思想?把帮助士绅当成了唯一的救时良方,他可比陈永福要顽固得多。”

之前总是暗腾腾、阴沉沉的,看不见一丝阳光的天空,这时候却日渐泛白了起来。一道又一道的阳光,像是刚刚从鞘中拔出的利剑一样,闪耀着寒光贯透了云层。

大雨已经完全停了下来,雨后的气温也在慢慢回升,空气中还弥漫着湿润而清新的氛围。但李来亨却知道,不要多长的时间,硝烟就会打碎这片刻的安宁和寂静。

闯军的主力兵马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步兵们正在清理道路和残敌,炮标的将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