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参观和后续(3000+)(2/3)

是太少,也许他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吧?

石原有些后颇为气馁的想到,不过在看到《财富》杂志报道后,她发现自己未曾了解那个人,居然肤浅的没有能看穿他的内在……

在平时的那一众贵妇人的支招中,石原也明白了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哼哼!

下次来了给你个惊喜。

……

而池田浩一还不知道他的脸谱网游记进入了热榜的前五,尤其是一张以天机集团群帆大楼背景长江大桥照片,广受当地的网友的好评和点赞。

这片孵化园的面积不大,却容纳了数百家企业。

主要是这些公司的规模也都不大,到了一定人数之后的公司都要搬迁的,进入下一个比较成熟的科创园区之内,大概判定的标准在天使轮后的第二轮融资,又或者是工作人数超过三十个人之后,又或者是超过三百万美元估值之后。

当然条件也不是那么苛刻,主要是孵化园条件不错,政府对这片的用电用水还有补贴,最后综合后居然比民用电还要划,而且各种不要钱的补贴更是层出不穷,交通补贴、外地住房补贴、高温补助和低寒服装补贴。

不过看似这么舔狗,却真舔的应有尽有!

虽然短短两年时间,但是沿江科创园的活力,却真的震惊了国内各大城市。

借着智能手机的东风,各种硬件企业、软件公司,层出不穷的在孵化园之中出现,在这里一间创业公司寿命平均五个月,而且就算是这样创业公司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甚至流传着一个笑话,你上午宣布创业公司破产,下午就能在这里找到工作,然后发现和自己手下一起工作……

不断成立的公司,不断倒闭的公司,筛选出了一批最能打、活力最强的企业。

他们参与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趁着安卓系统的东风了,有的是创意出色的手机游戏,有的是功能实用的应用软件,有的是性能各异的硬件样品。

当地的科技比重猛增了一截,甚至按照估计,未来十年可能成为万亿美元产业。

如果中关村再这么旁观的话,甚至可能被这儿逆袭夺位!

参观的三支队伍走进了这些公司。

有的公司活力四射,有的公司歇斯底里,有的公司自由散漫……

这里并没有什么强制性的创业规则,不过大多数公司却都学着天机集团。

毕竟,有眼前的榜样在,他们为什么不学呢?

“这位是中村有信,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在导游口中说出了这个日本名字,池田浩一还觉得有些纳闷了,华夏有“中村”这个复姓的吗?

一阵恍惚之后,他立刻回过神,这是国内的前辈。

“您好,中村先生。”

“嘿,池田同学你好。”

在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位中村先生,以前是脸谱网在日本的员工,后来主动申请调到了华夏总部,工作了两年之后提交辞职报告创业,这间只有十多人的公司已经创业三个月了,进入了一家公司最关键的死亡融资倒计时了。

“啊?如果中村先生您……”

池田浩一开口之后,才发现自己失礼了,不过中村倒是不以为意,接过话题说道:“你是说失败了怎么办嘛?”

“很抱歉,我并非如此。”

“没有关系的池田同学,失败并不是那么可怕,这里每天都有公司失败,这只不过是一次尝试罢了,你看我的公司有十五个人,其中有三个就曾经创业失败过,七个是创业团队失败后重新找工作的。”

这在自杀率超高的日本很难想像,居然还可以无所谓的重头再来啊?

而且日本那种终身雇员制度下,又很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