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 助力(1/3)

仔细想一想,实在也不难懂得天子这么下令的用意。

镇西侯在西南边军待了二十余年,至少有十几年的时间是一军主帅,又一直十分居心经营着,他在西南雄师中的权威无人能及。他先前被忽然调回京城,还有旧患这个理由,也是天子的恩惠,再加上继任者是他蓝本的副将及亲信,西南边军军心还算安稳,不会出什么大岔子。可是,假如他忽然失事,又或是传出什么不好的传闻,接着天子还下令要对西南边军中的部分将领行处分之举,哪怕是由于他们咎由自取,也难免会带来军心震动。

即使西南边军如今已经不在边境驻守了,蜀地也是曾经出过事的处所,说不定还有不少蜀王余孽在暗中搅风搅雨。在这种时候,朝廷必须稳固军心,稳住大局,才不会再生出什么风波来。可蜀王暗躲下来、又被宁化王得到的那些产业,以及蜀王曾经的逝世士人手,都不能放任不管。西南边军里曾经参与过他们谋逆打算的人,也要得到相应的处分,更别说是那些曾经力助镇西侯行过违背朝廷律法之事,滥杀无辜的将士了。

虽说天子暂时答应了,会放镇西侯的儿孙们一码,也不会公然宣传镇西侯的罪恶,以免引起军中震动,可有罪的人,即使另找借口,也必须依法处理才行,否则朝廷威严何在?

在这样的条件下,能不引起西南边军中人的不安与警惕,还能安安稳稳地解决蜀王、宁化王与镇西侯勾结后留下的麻烦,除了苏伯雄,就再也没有能比他更好地代替镇西侯往善后的人选了。

只是苏伯雄真的往做这件事,定会碰到很多艰苦,也许还会有危险。他固然是镇西侯的嫡宗子,又在西南军中多年,还算有些权威,但他还年轻,权威有限。再加上镇西侯从前的作派,曾经不止一次驳回过嫡宗子的建议与劝告,一意孤行地凭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时候哪怕是吸收其他人的建议,感到那些人跟自己好汉所见略同,也不肯听嫡宗子中肯的劝告。这就间接导致西南军中不少人都感到,镇西侯对这个嫡宗子实在并没有很器重。镇西侯回京养伤,接任的人不是嫡宗子,而是追随他多年的副将,即使这当中还有做儿子的需要陪伴父亲回家休养的原因在,也难免会有不少人对苏伯雄生出几分轻慢之心来,感到他还是晚辈,哪儿有他们这些老资格懂得多,经验丰富?

苏伯雄如今往接手西南军权,确定会碰到种种考验,还会见临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他还要找出曾经与他父亲一起犯下种种罪孽的人,将他们绳之于法;要结束西南边军持续庇护蜀王所偷躲的人手与产业,不再从那些产业里得到赞助;他还要利用自己手中的军权,协助朝廷派往的钦差,再次梳理蜀地权势,扫除蜀王留下的残孽、逝世士,稳固蜀地局面;最后,等事情都解决了,他还得尽可能不引起任何波涛地,把西南雄师分拆成几部分,与外地的部队完成换防,将自己的父亲镇西侯在这支部队里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这桩桩种种,都不是一个象他这样年纪与资格的年轻将领能完成得了的。但他还是要硬着头皮往做,不但要做,还要尽可能做到最好。由于这是他能保住家人的唯一方法,没有其他截径可言。

他不象他弟弟,完整就是个无辜之人,还能够由于结了一门好亲事,成功脱罪,持续外放为官。他不但是知情人,还不情不愿地参与了父亲犯过的不少事。他固然一直在劝告父亲不要再做下往,可他也没有向朝廷告发父亲的罪过。哪怕他知错能改,该受的处分也还是要受的。而且,他也不敢有任何的警惕思。此番再返蜀地,他并不是独自前往,身边还随着天子派来的钦差。但凡有一点儿异动,那钦差都有可能会直接将他拿下,扭送回京法办。当然他也不敢那么做,父母妻女,家人亲友,全都在京城,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他怎敢冒那等大险?

如今他所能仰仗的,就只有天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