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章 春宴(1/3)

这个日期完整没法让宁化王有反驳的余地,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甚至足够他以兄长的身份,照顾受伤的弟弟赵砌到后者伤势好转为止。当然,伤筋动骨一百天,仲春底之前,赵砌不可能痊愈到能下床走动的地步。但他们兄弟目前正在受罚,凭什么能获得优待呢?天子能给宁化王这么长的时间来筹备行程,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这里头可能也有好几拨进宫在太后眼前为宁化王兄弟说情的宗室长辈的功劳。

如今天子是既罚了人,又赏了恩惠,太后很满足,宗室长辈们无话可说,宁化王若不听从,还有异议,那就是没眼色,为难人了。可谁又明确他心里的苦?

他们夫妻二人在京城里进行的收买宗室皇亲、文武百官大计,才刚刚开端呢。

但天子已经下了明旨,太后与宗室长辈们也都感到这样的成果很理想了,劝他不要真的把离京的日子拖到月底,还是尽快出发的好。毕竟他如今也是犯了错的人,赵砌降爵,并不是就没有重新升起来的盼看了,所认为了他和他兄弟的将来着想,他与赵砌都要做出知错能改的姿势来。

比如赵砌要诚实上几年,不要在京城行纨绔之举,最好是诚实在家读几年书,寻个差使做做什么的;再比如宁化王也要乖乖回封地往,不要表现得对京城太过迷恋,回到封地后,也要循分度日,生活节俭一点,爱好就选读书礼佛之类的,手有余钱就多在封地上做些善事,展路搭桥什么的。等天子消了气,感到他们依然是可造之材,那将来还会原谅他们,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赵砌也有看重新拿回广昌这个封地,或者直接在京城受到重用,控制权势。

太后与宗室长辈们都是在为宁化王兄弟俩着想,宁化王便是有心反对,也无从反对起。他只能一边吩咐妻子收拾行李,一边抓紧最后的时间,多在京城结交人脉,同时求得天子批准,在自己离京之前,把赵砌接回自己在京城的府第里休养,兄弟俩也能在长期分别之前团圆几日。

这处府第,蓝本是宁化王为了进京后方便行事,才花大钱提前让仆从购置安排的宅子,处处都是照着郡王府的规制来的,虽不是工部官造,却也足够体面——宁化王长年在晋地生活,封王后只在京城逗留很短的时间,就往封地宁化县往了,根本没来得及在京城建王府。实在他也不是不能恳求天子批准他在京城建府,由工部出工出人,但那就意味着他要放弃封地的把持权,长年留在京城了。他不愿意将封地大权交出来,自然无法享受这个福利,只好自行购置产业。亏得他身家丰富,竟然真的自掏腰包,提前一年在京城置办下了这么大的宅子。

如今他要走了,宅子却还要保存下来,看管屋子的人会负责他与京中权贵的投桃报李,免得他这几个月结下的人脉作废。同时,这处宅子也会成为赵砌日后的住所。

有些人,在面对不如意的命运发展时,固然迫于情势不得不吸收下来,但过后总要想想“假如当初我没有这么做会如何”,或者“假如当初那个人没那么做,我如今会如何”。宁化王如今就开端了这个阶段。

他固然怨恨镇西侯没管好儿子,使得苏仲英给赵砌带来了灾难,也损坏了他的大好打算,但他心里也明确,假如不是赵砌先往撩拨了苏大姑娘,又固执地非要亲眼见蔡家千金一面,也不会被苏仲英抓了个正着,导致本日的下场。甚至可以说,假如不是赵砌对自己太过自负,连个随从都不带就往偷窥蔡大小姐,他就算被苏仲英抓到,也不会连逃走的机会都没有。自己的大打算被损坏,实在也有任性的弟弟一份功劳呢。

宁化王开端抱怨赵砌,抱怨他任性不听劝,抱怨他擅自上京城,抱怨他招惹苏大姑娘,抱怨他不信任兄嫂的眼力,非要往看一眼蔡大小姐,才愿意答应婚事,抱怨他出门也未几带几个随从……宁化王有那么多的抱怨,赵砌听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