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原委(1/3)

秦含真与姐妹们坐下细听,才弄明确了是怎么一回事。

二房昨日产生了变故,秦伯复立即就把消息递给了秦幼珍,与她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秦幼珍打算本日回二房外家往探嫡母的病,因此一大早就来向许氏阐明原委了,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告状的意思。

秦伯复与薛氏母子间,确实是由于薛家那笔罚银而起的冲突。

薛氏昨日从外家回来,被兄弟一家哭了半天,心中是又怜又恼又气又急,回到家后,便与秦伯复商量,要怎么解决这件事。如今看来,顺天府态度强硬,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口,可是薛家如何舍得下那么大一笔银子?况且这钱要是真的付出往了,薛家在京城商场上的名声也不剩什么了,以后还怎么做生意?只怕连江南的本家也要连累了。薛家在京城的分号,至今还不肯承认有任何不法之举的,只说是别人陷害、讹诈,连尚在狱中的那位掌柜,他们也都打点过了,特地将掌柜的家人接到自家庄子上安置,为的就是封对方的口。

薛家感到,只要逝世赖着不肯认罪,秦家二房这边再想措施走权贵圈子,送点礼,打点一下,顺天府早晚要放人,这桩官司就能不了了之。大不了为了安抚顺天府,薛家另出一笔银子好了,但罪名却是尽不能认的,罚银也尽不能交。就连那打点的银子,他们也只能吸收罚银的十分之一而已。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薛家感到已经足够有诚意。这还是看到二房怎么也没措施震慑得住顺天府衙门之后,才勉为其难做出的决定。

薛家依附着秦家这门姻亲,什么时候这样憋屈过?

薛氏自觉丢了面子,还感到外家弟媳看她的眼力都跟以前不大一样了,好象有些鄙夷的意思,话里话外,似乎都在暗示,她若认真没那本事,以后就不要再在外家人眼前吹牛。薛氏几时受过这样的气?外家人一向对她都是百依百顺的。她想发作,无奈这一回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大忙,发作也没那底气。外家弟媳膝下有好几个侄儿侄女呢,外家也是著名的大商家,薛氏从前仗着秦家,还能在她眼前拿架子,如今架子倒了,根本拿捏不住别人,发火也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但到了儿子眼前,薛氏就不用再忍这口吻了。她抱怨了兄弟弟媳半日,更多的却是恼恨起了顺天府尹。她跟儿子商量,这一回是薛家落了痛处在别人手里,又没法证实自己的清白,偏遇上个不懂眼色的愣头官,只能认了。她让儿子往跟顺天府接洽,好歹把罚银降下来,十分之一就是极限了,尽不能再多。抬出承恩侯府与永嘉侯府的名头,有国舅爷的威风,不怕顺天府不让步!假如他们还不让,大不了将太子的名号打出往,看顺天府尹是不是真的生了铁胆,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

但等到这事儿平息之后,她要想措施报复回往。无论是顺天府尹,还是他背后的黄家,她都不能放过!黄家不是外戚么?外戚跟顺天府尹勾结,传出往了可不好听。薛氏要秦伯复想措施买通几个御史,让他们上书往参黄家与顺天府尹,不把他们参得丢了官,她尽不罢休!

秦伯复听得脸又绿了。他从前怎么没创造自家母亲那么勇敢呢?真是不知者无畏!若不是听秦幼珍说过,这事儿背后实在是太子在指使,兴许他还会糊里糊涂地听母亲摆布,真个跟顺天府尹与黄家过不往,还借太子的名头往帮薛家的忙。假如他真的这么做了,只怕等候着他的,就不仅仅是冠带闲住的下场了。

秦伯复断然拒尽了母亲薛氏的请求,不但不肯帮她报复黄家与顺天府,反而还劝她不要再管薛家的事。薛家固然给了他们不少银子,但一直以来,二房给薛家的利益还少么?若不是仗着有秦家这门姻亲,薛家当初能做皇商?丢了皇商名号后,还能把生意做得这样大?除了一点钱,他们没给二房带来任何利益,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拖累二房,根本就是在吸二房的血!秦伯复认为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