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请教(1/3)

秦幼珍到三房来闲坐,牛氏十分兴奋。她还挺爱好丈夫这个侄女儿的,时常感到她摊上薛氏这样的嫡母,秦伯复这样的嫡兄,实在是天道不公。

秦幼珍实在也挺爱好跟牛氏这位婶娘相处。她随着丈夫在处所上为官多年,什么样的妇人没见过?真正粗俗不堪没见识的村妇,也不是没打过交道。牛氏比那样的人可强多了,不就是读得书少了,才学上差着些么?只是谈吐问题。可牛氏跟秦柏做了几十年的夫妻,耳濡目染的,多少沾了些文气,跟真正的村妇不可同日而语。

秦幼珍接触过酸儒家出口成章、字字句句都要用典的文官家属,也见过粗暴不知礼的武官之妻,反而感到牛氏性格坦率,说话不爱绕弯子,且又通情达礼,是位明确事理的好长辈呢。她如今正心急着想探听消息,哪里耐心象京中贵妇惯常的作派似的拐弯抹角?牛氏是正投了她的缘了。

她一问起秦锦春话中提到的薛氏教黄家女模仿秦皇后之事,牛氏就直截了当地说了:“是有这么回事。我们早就知道了,当时都不敢信!她怎么说也是皇后娘娘的嫂子呢,居然做得出这等恶心人的事来!”然后就把事情的来龙往脉都告诉了秦幼珍。

秦幼珍只感到头脑在发晕。她没想到,薛氏与秦伯复所为,比秦锦春一句简略的话还要可恶十倍、百倍!他们怎么就敢这样做呢?!她不知道秦柏与皇上的交情如何,从小在长房长大,她只晓得,秦家富贵,全赖皇后娘娘身后遗泽。天子对做皇后的长情,就是秦家立身的根本,否则就凭秦松的性格能力,承恩侯府早就败落了!

薛氏与秦伯复从前动不动就在人前显摆自己跟秦皇后的关系,昔日王嫔有孕的消息从宫中传出,他们还曾经为东宫太子的地位担心过,成果今时本日,他们反倒挖起了自家墙脚来么?要知道,他们把黄忆秋送进念慧庵的时候,太子殿下可是已经病愈还朝了!

更可恶的是,薛氏还教那肖似皇后的黄家女孩儿模仿皇后生前言行,又从念慧庵下手,要挟庵中人,意图送美进宫。念慧庵可是皇上为了纪念皇后娘娘、为皇后娘娘祈福才特地建成的!庵里的比丘尼,很多都是曾侍候过皇后的宫人啊!

秦幼珍如今真心感到,黄忆秋被困在念慧庵里念一辈子的经,算得了什么?皇上好歹没一条白绫叫她殉了皇后娘娘。秦伯复由于考评不佳要冠带闲住,更算不了什么,皇上至少没有一封旨意,将他贬为白身,再给薛氏送一杯鸩酒呀!皇上真真是仁厚天子,再世明君了!

秦幼珍只感到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看着牛氏亲切的面容,也不想什么顾忌了:“婶娘,我们太太自来糊涂,哥哥也不是什么聪慧人,他们会做蠢事,原也不奇怪。只是……这样的大事,伯父伯母,叔叔婶娘,怎么也没劝他们一劝,提示他们个中忌讳呢?”

牛氏哂道:“你当我们没劝过么?他们干这事儿的时候,我跟你叔叔在江南,没法劝,但我们也给长房写了信,还给黄家嫡支写了信,叫他们戒备的。你伯娘就没少提示他们,但也要他们肯听!那会儿你们太太一听你伯娘和兄弟、弟妹们提起黄家姐儿的事,就装糊涂,说没有那事儿。给她把道理掰开来细细讲明确,她嘴里应着,背过身就嘲笑你伯娘他们,又嫌长房多管闲事,认定了那是一条富贵捷径,劝她的人都是居心碍她母子的青云路呢。就算要说道理,也要听的人愿意听才行,否则说多少都没用!后来我们也都逝世了心,知道她是说不明确的,横竖他们母子也没啥能耐,闯不出什么大祸,且随他们往吧。”

秦幼珍实在也明确,自家嫡母是个自负的糊涂人,从来认定了自己的道理,便再听不进旁人的话往。若她是个明确人,也不会明知二房弱势,还要处处跟长房争闲斗气了。她叹了口吻,心情沉重无比。

假如是往日,薛氏与秦伯复小打小闹,做些蠢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