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 问题(1/3)

关舅母是听了关芸娘的叙述,才知道何氏在临县的传闻,而关芸娘又是听齐主簿家的婆子说。这等八卦小道消息,能说明确故事起因经过成果就不错了,哪里还能个个细节都说得清?

关舅母自然说不出,何子煜曾经在哪个田庄里做事。但临县境内,能说得上是大田庄的,算来也就是那几个,其中最大的就是晋王妃的私产了。

吴少英将此事暗暗记在心底,只等过后再往细查。

关家人此刻更关注的,还是关芸娘将听来的闲话随便外传,引来何氏敌视一事。

何氏到底有没有偷汉子,生的长女到底是谁的骨肉?这些对关家人来说,并不重要。苦主是陈家,陈家要是真有证据,有心要为逝世往的陈校尉出一口吻,大可以告何氏一状。可他们自个儿心虚,连她热孝里再醮都没阻拦,又收了她的钱财贿赂,如今就算在背地里拼命说她与秦家的闲话,又有什么意义呢?何氏再醮只带走了三成家财,大部分财产都留在了陈家,还不是便宜了陈氏族人?她抚养腹中骨肉,也没花过陈家半文钱。陈家自个儿不干净,既然已经选择了收钱闭嘴,如今再说闲话,就显得有些猥琐了。不过他家是苦主,这里头陈校尉又逝世得有些不明不白,他们要说,也只能由得他们往。

而陈家是陈家,关家是关家。何氏再醮进秦家,只要生的儿子梓哥儿是秦安骨肉,就算前头的女儿不姓陈,她在秦家的地位也无法动摇,顶多就是在丈夫眼前失了宠。关家为着关蓉娘之逝世,可以寻何氏的晦气,要她付出代价,但对于她前头那桩婚姻里的流言蜚语,却不该议论太多,更不该掺一脚进往。

说白了,那完整就是陈家人的一面之辞,是真是假且不论,八|九年前的往事了,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笔难以查清的烂账。没看见人家齐主簿的娘子,身为陈家亲戚,都没有在外头多说什么么?也就是几个粗使婆子私下议论而已。可齐主簿与秦家来往,照样亲切,还听说齐主簿有意让儿子拜到秦老先生门下求学呢。若是齐主簿娘子在意亲戚家的传言,也就不会答应这么做了。陈家的亲戚尚且如此,关家人何必多事?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就好。

当然,如今何氏与关家有仇,若是秦家有心探听,关家人可以私下流露一两句,然后让秦家人自己往查。查出什么是什么,那何氏也没法抵赖,说关家在伺机报复陷害。到时候该如何处理,自然也是秦家人自己做主。

关老太太迅速就做出了唆使,关家高低都要依令行事。至于关芸娘那边,不能再让她乱说这种话题了。何氏的传闻涉及桃色纠纷,还连累到了秦家老二秦安。于情于理,关芸娘作为秦家姻亲,又是未出阁的女孩儿,都不该过问的,听到别人说,都要避开才是。她居然还在秦家大放厥词?还有没有一点女孩儿的教养了?!

关家因关老夫子的缘故,又与秦老先生结亲,一向自夸是书香门第。书香门第的女儿,怎能关注这种桃色传闻呢?就算是无意中闻声,也该忘掉才是,更别说听了还要在别人家里公然说出来了。关芸娘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丢尽了关家的脸面!

关老太太气愤隧道:“这丫头不能再纵容下往了!她爹被气逝世了,她还不知悔改,再这样下往,早晚会成我们关家的祸根!老头子一辈子积下的好名声,都要断送在她手里!从本日开端,不许她出门!也不许她见外客,亲戚朋友来了,一概不许见!只能在屋里抄《女训》、《女诫》,还静不下心来就叫她抄佛经!别人若问起,只说她病了,横竖先前她已‘病’过一回。我倒要看看,谁会再撕破脸面,非要护着她不可!她要是想闹,就把她送到庵里做姑子往!没有老头子护着,我倒要瞧瞧她还能如何张狂!”

关大舅与关舅母都被关老太太的气势慑住,半点异议都没有,立即答应了下来。为了让儿子媳妇能够更好地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