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愉快(1/3)

秦柏送祭田的事还算顺利。他让周祥年在松江府城周边稍微偏僻一点的处所,买了一百亩中等良田,算来也有上千两银子了。这份契书直接交到了叶秀才手上,对方稍加推托几句,也就收下了。

叶家老堂舅得知后,本来是赌气地请求儿子把田契给退回往的,说他不肯吸收嗟来之食,叶家的祭田没理由叫外姓人来置办。但他一家子儿孙都跪到他眼前哭求了。

大家都知道家中那几十亩地只是委曲糊口,但小一辈的孙子们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家里没点闲钱往办聘礼办喜事不说,娶了妻子回来再生儿孙,那几十亩地就真的养不活全家人了。况且以叶家如今的境况,也娶不到什么体面人家的女儿,老爷子还不许商家女进门,挑媳妇首选是同样的读书有功名的人家,次选是殷实的庄户人家或中小地主。然而这两等人物都未必看得上叶家,所以进门最多的,就是寻常农户家的女儿,没什么陪嫁,只胜在还有些纺纱织布刺绣的手艺,可以帮着糊口罢了。如今叶家是越来越象个农家门户,只由于还有秀才与童生,委曲称得上耕读传家。到了这一步,老爷子还把送上门的一百亩地往外推,是居心要让子孙后代饿逝世不成?!

秦柏虽是外姓人,却是正经叶家姑奶奶的嫡亲儿子,算是叶家外孙、外甥。做外甥的孝敬舅外氏几亩地步,又有什么关系?他身上毕竟也流着叶家的血呀!

叶家儿孙们跪了一地,又哭又求,还有几个儿媳、孙媳甚至不管不顾了,哭着喊着说这日子过不下往了,要丈夫给自己写休书,她们甘心带着年幼的儿女回外家往过活。好歹有手艺傍身,在松江这处所,女子只要会纺纱织布,怎么也能养活自己,强似留在夫家苦熬,养活了一大家子,还吃不饱,穿不热,儿子天天要挨老爷子的藤条,被逼着读书,女儿小小年纪就开端学纺纱织布,挣钱养家,长大了却连副像样的嫁妆都备不出来,又由于老爷子挑剔姻亲门第,大老年纪了女儿都没能嫁出往……

叶家闹成一团,送田契上门的秦柏都坐立不安了,差点儿要转身逃跑。说实话,这种场面他也没经历过呀……

幸好叶老堂舅虽说迂了一点,但并不是真的冷淡无情。对自家儿孙他可以打可以骂,对儿媳妇孙媳妇,他却要宽容很多的。倒不是他心疼这些媳妇们,怜她们支撑家计不易,而是感到自己堂堂读书人,不好与妇人一般计较,平日里连多说两句话,都要守规矩呢。看着儿媳妇孙媳妇们这一副嚎啕大哭,恨不得扑上来抱他腿的架势,他没多久就怂了,只在嘴里嘀咕了几句:“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便背过手,钻进了茅草屋顶黄泥墙的书房中。

秦柏的田契,就这么顺利送了出往。

有了这份产业,再有几个掌柜、伙计们帮忙盯着,戒备叶家忽发变故,能及时伸出援手,秦柏也就放心了。他正筹备离开的时候,还托了叶秀才这个表弟:“表弟已将我舅舅后来搬迁的地址告诉我了,我这就打发人送信往。只是那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消息,我也拿不准他们会不会又迁到了别处。表弟这里若有新消息,只管写信告诉我。若是感到京中侯府太远,江宁县秦庄上住的是我家族人,你往那边送信往,送往宗房秦克良或四房秦克文手上均可。这两个侄儿素来与我亲厚,得了信定会尽快报给我知道的。我还有个庶出的长孙,要在族中读几年书,有家人随着侍候。只是这孙子年纪还小,我怕他误事,因此才转托了族人。”

叶秀才一口答应下来:“秦表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表哥也不必太过担心了。我们这一支迁出来的时候,固然我年纪还小,但也记得老家族人日子过得并不差,族人们聚居一处,十分热烈,吃的有鱼有肉,穿的也是绫罗绸缎。我们家是由于老一辈犯了毛病,羞于再与族人们相见,才连累了一大家子往外迁。实在族里早就消了气,一直劝我们回往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