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三章 担忧(1/3)

府经历是正八品的官职,乃是知府属官,主管出纳文书事。

这种官职,通常举人、监生就能做了。金陵府是大府,原比别处要强些,可能会请求稍高,那也不过是同进士的级别。吴少英是正经二榜进士,论理授官时若是到处所上,不是知县就是推官,怎么也该是个七品,更何况他背后还有承恩侯府与永嘉侯府的关系,还有一位同门师兄在御前得用。即使吏部选官时,欺他来得迟了,又非世家官宦子弟,也没理由拿个八品的佐贰官来搪塞他。

秦柏信任,侄儿秦仲海在京中,断不会在他郑重托付的事情上不尽心,出了这等毛病。即使吏部真的给吴少英定了个八品的官职,侄儿也会想措施换一个位子的,吴少英更不是会让自己受委屈的人。如今吴少英会在书信里明言自己得授金陵府经历,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他知道这件事,并且欣然吸收了,并不感到有半分委屈。

秦柏甚至猜忌,这很有可能是吴少英自己求来的成果,否则怎会这么巧,偏偏是在金陵?

可他不明确吴少英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官职?他是正经二榜进士出身,哪怕做个推官也好呀。金陵又不是他所熟悉的处所,何必要在此屈就?他如今自出仕就比同榜同年们起步低,今后的仕途也会受影响的,这可是关系到他一辈子的大事!

倘若说秦柏一家会在金陵久住,秦柏也许还会猜忌,学生只是为了就近照顾他这个老师一家。但他明年开春就要回京了,吴少英却还要回乡祭了祖方才上任,到那时都是年下了,师生二人总共也只能相聚两三个月,有这个必要么?!秦柏实在难以吸收吴少英的选择,心里不由得生起气来。

看到秦柏面色丢脸,牛氏忙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少英在信里说了什么?这个金陵府经历,有什么不好么?”

牛氏并不是很明确这些官场上的事,但秦含真却是被科普过的。她在承恩侯府里上过几个月的学堂,沿运河南下金陵的路上,赵陌与秦简总是在船停靠在码头的时候,上岸往探听当地风土人情、处所官员的情况,她也顺耳听过不少,知道府经历是怎样的职位。诚实说,她也有些吃惊,感到自家表舅做个八品官有些委屈了。秦柏因此赌气,她心里很能懂得。

秦含真将这些事简略给牛氏解释了一遍,牛氏也有些吃惊,但她很快就说:“少英应当知道这些事吧?若真的不好,他必定会想措施换一个职位的。现在是他换不成,还是他感到无所谓?他在信里是怎么说的?”

也对,吴少英在书信里必定有解释原因吧?

秦含真看向秦柏,见秦柏面露迟疑,心头的怒气似乎还未消,便索性伸手把信拿了过来,自己亲身来读。

吴少英确实在信里解释了。他似乎也猜到,秦柏一听说他的官职,就定会赌气,所以也好声好气地阐明了自己这么做的缘由。

他说他回京的日子有些晚了,很多好的官职已经有了主,甚至有很多人都已出发上任了。剩下的空缺里,倒也不是没有知县、推官一类的七品官职,甚至连品阶更高的知州都有,就是地点不算很好,多是些穷山恶水,又或是处所豪强难缠的地儿,但凡探听过情况的人,都不愿意往的。虽说秦柏也提过,穷县更轻易出政绩,但他既然有别的选择,又何必往那些他丝尽不熟悉的处所呢?

金陵府经历这一职位,初看品阶是低了些,也不是能当家作主、手握实权的官职,哪怕金陵府乃是一处极富庶的处所,新科进士们也是不大乐意屈就的。倒是有几位同进士,认为这是一处肥缺,正眼巴巴往吏部打点,想要将这个位子拿得手呢。对他们来说,品级低些也不打紧,好歹是个富庶的大府。只要在任上诚实做事,讨得上峰欢心,将来高升还不是易如反掌?在这等富庶的大府任官,升迁的机会也比别处多些呢。

不过,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