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七夕(1/3)

七夕那日,秦含真与族中的姐妹们一道聚在戏园子里乞巧,见到了来走亲戚的沈家姐妹。

族长太太的侄女儿并不是独个儿到江宁来的。因打的是走亲戚的旗帜,族长太太把弟弟弟媳、堂弟堂弟媳,还有他们两家的儿女都一并请过来了。由于人数比较多,不好都安置在宗房祖宅里,她便在四周的镇上赁了一处宽广清幽的宅子,专门用来招待外家亲眷。碰巧是七夕,沈家有几个未出阁的女儿,有嫡有庶,最大的十八岁了,最小的只有八岁,索性一并请来,与秦家的女孩儿们一道乞巧。

秦含真自穿过来,这是第二次过七夕了。不过往年那一回是与长房的姐妹们一道,没什么特别的感到,本日才弄明确,本来七夕还有那么多的习俗讲究。

戏园子里早已清空,当中摆着一张大长桌,展了大红桌布,上头摆了茶、酒、各色水果与花生、红枣、桂圆、榛子、瓜子等干果,再拿大青花瓷瓶,插了满满当当的两瓶时鲜花卉,拿红纸束了,摆在桌子中心,花前置一香炉。秦氏族里的女孩儿们,连同七八个年轻小媳妇,分批在桌前焚香星期,祈求织女能赐予她们精彩的女红技艺,也许还会有人偷偷祈求美好姻缘什么的。待拜完了,大家就会在桌前团团围坐,一起喝茶吃些干果零食,顺道开个茶话会。

还有人拿梳妆盒或是小巧精巧的圆匣子,装了蜘蛛,等第二天早上看它是否结了网,网又是否结得硬朗。若是网结得好,她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得巧”了,在织女眼前的祈求起了作用,自家将来的女红技艺定会比众人都要卓尽。

也有人从家里带来了用面食制成的各色“巧果”,给姐妹们一道品尝。

有心要在这个场合里展现一下自己的技艺的,还会趁着聊天的时候,现场剪个纸、绣个花、打个络子什么的,好吸收姐妹们的褒奖与奉承。

几个年纪小些的女孩儿,吃零食吃腻了,又没兴趣往瞧人家的女红做得有多好,便围在一起,叫家里的丫头捣鼓凤仙花汁,替她们染手指甲。

秦含真自问不是女红高手,缝出来的东西只能说委曲能见人而已,又不想跟小蜘蛛玩耍,便笑眯眯地坐在桌边吃她的干果点心。横竖如今合族的女孩儿都待她客客气气的,随她想怎样就怎样,不会有谁没眼色地要跳出来要为难她,她也乐得躲安闲,只跟几位平日里比较说得来的族姐妹们坐着,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小沈氏跟她的妹妹们就坐在离她们不远的处所。因女孩儿们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圈子,比蜘蛛结网的、比巧果精巧的、染指甲的、绣花和围观绣花的……各有各的往处,桌边剩下的人未几,就显出了小沈氏与她的一个妹妹来。宗房旁支的一个女孩儿不知是不是事先得了长辈吩咐,见状便退出了绣花的圈子,引着沈家姐妹来与秦含真等人坐到一处说话。

秦含真知道小沈氏是来相看的,心里有数。这小沈氏大约也明确是怎么回事,一会儿她还得往拜见永嘉侯夫人呢,如今先得见永嘉侯的孙女,面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红晕。

不过她是大家闺秀,行止端庄,并不见有半丝儿失礼之处,大慷慨方地与秦含真见了礼。跟人说话的时候,语气也十分温和,仿佛她真的只是来走走亲戚,与姑妈婆家的女孩子们说几句闲话而已。因她年纪大些,语气里还带着几分大姐姐关心小妹妹们的温柔味道,让人很轻易就对她生出好感来。

倒是她身边的庶妹,年纪只比她小两岁,原也比在场其他女孩儿年长些,但一双眼睛却是滴溜溜地转,性子看起来也比较生动,没聊上几句,就十分自来熟地跟秦含真搭话,问她京城的七夕有些什么习俗?跟江南的又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秦含真哪里答得上来,只能照着自己从秦锦华、秦锦春那里听来的东西答复她:“京城好象比较风行扎乞巧楼吧?就是拿竹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