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舍(1/3)

秦柏对黄晋成妹妹的经历深为惊奇。京中官宦人家阿谀奉承、背信弃义,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把一桩蓝本已经解决了的婚约闹得这般丢脸的,还真的挺少有的。黄姑娘的前任未婚夫家蓝本拿了一手好牌,却硬生生作到赔了夫人又折兵,好牌也变成了烂牌,真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但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太子恢复健康后,对朝局会造成什么影响了。太子病弱了三十多年,尤其是自从皇孙夭折之后,几乎人人都认定了太子后继无人,命不久矣,只等他什么时候薨逝,皇家就要开端择选宗室子,进继宫中为嗣,继续东宫储位。为了争取这个位子,多少宗室子弟先后冒出头来,明争暗夺。朝中大臣们也随着纷纷押宝,为自己看好的宗室子弟出策划策,摇旗纳喊,盼着能立下从龙之功,等新君得登大宝后,带揳得自家飞黄腾达。如今东宫无事,地位牢固,这些人可不就为难了么?

实在这都是先帝末年时的夺嫡之争引发的坏风气。

那时节,数位皇子斗成一团,京中的宗室皇亲、王公贵族、世家大户,大多数都被卷进了奋斗中,不知有多少人因此丢了生命,也不知有多少世家从此灰飞烟灭。

轻的,就象赵陌的亲祖母、辽王元妃唐氏的外家那样,只是被排挤出中枢的权势圈子,渐渐沦为寻常官宦人家,日益衰败。

重的,满门高低都没一个逃出身天,连九族都受了连累。

象秦家这种,固然初期受了罪,合家男丁被放逐边境,还失往了家族顶梁柱,但没几年就东山再起,保住了家族元气的,已经算是十分荣幸了。

大约是被那段日子吓着了,如今京城内外有些年头的世家大族,对皇位更迭之事冷淡了不少。不管京中热烈成什么样子,他们能避的都避开,反正专心做好自己的官就行了。若实在避不开了,大不了寻个理由辞了官,过得几年,等皇储之位尘埃落定了再重新进仕。虽说未必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至少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必担惊受怕。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象这些世家大族一般冷静的。从龙之功固然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就有可能会断送自己甚至是全家全族的生命,但依然有人执着地寻求着它,由于它在蕴含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利益。对于非世家出身的人而言,这份利益实在是太过诱人。

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家,本来不过是冷门出身,兄弟俩出仕,但在京城也不过就是小门小户。这样的低品级官宦人家,京中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根本算不了什么。固然王二老爷在御前做了侍中,侍候先帝笔墨,但也纯粹是个执笔的人罢了,算不上达官显宦,手里也没多少实权。成果一朝押对了宝,奉先帝之命写下诏书,为当今圣上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顿时全家鸡犬升天。王二老爷固然是几十年来都只能困在侍中位上,不得寸进,但王家其他人的仕途却是一片光明,王大老爷曾经做到一部尚书,权倾朝野。王家女进宫为嫔,差点儿就生下了天子的第二位皇子,倘若能养大,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妥妥的皇位继续人了。王家接连寻了两个女婿,都曾是皇嗣之位的热门人选。京中就连宗室皇亲,都要对王家敬让三分。

这般风光无穷的王家,谁不想成为下一个它呢?反正在当今圣上继位之前,谁都不知道王二老爷是支撑他的。就算想要从龙之功,也未必要做得很明显嘛,只需要静静押宝,然后在要害机会出手就可以了。抱有这个动机的官宦人家很多,有本事的人家在公事上居心,没本事的人家就盯着姻亲关系做文章。黄姑娘的那位前任未婚夫,只怕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会急急忙忙地赶在婚期到来之前变卦,再娶王家嫡长孙女的。

他只是运气不好,没料到太子的身材还能好起来罢了。象他这样算计落空的人,反正多的是,他家只能算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员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