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真相(1/3)

秦家大宅上院的正屋内,秦老先生、牛氏、秦含真以及虎伯虎嬷嬷五人都一脸木然,听着金象讲述自家承恩侯是如何与“平四爷”相认的。

据说今年夏天的时候,奉命前往边境各大卫所巡视的秦王殿下,本该在巡视完大同、太原与榆林三卫之后,就直接返回他在西安的亲王府的。但不知为何,他达到榆林后忽然折返,没有往间隔最近的太原,反而是绕道朔州前往了大同府。

朔州守将是京中世家子弟,大同府的主事将领则是几年前从榆林卫调任过往的,曾与秦王有过共事之谊。这前者在京中的家族有些许消息传出来,说是秦王在榆林卫辖地内遇袭,方才会忽然折返,但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包天,就不明确了。而后者嘴巴十分紧,半点风声不肯透,反而派出了亲信亲兵,一路护送秦王上京。

秦王进京后,直接住进了皇宫,还曾数次晋见天子。他与天子到底谈了些什么,外臣一无所知。有御史曾经试探性地上本,参奏秦王未经号召就私自进京,被天子一言驳回,说秦王是奉了密旨,并非私自进京。那御史只好认栽,改为参秦王留宿宫中了。

从那以后,秦王就搬出皇宫,回到了他在京城里的王府,平日里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不与任何外臣接触,连宗室中人与皇亲贵族,也拒不相见。京城高低议论纷纷,都说定是有大事产生了。承恩侯秦松,也就是秦老先生的长兄,曾向天子这个妹夫探听,但什么都没探听出来。天子还笑呵呵地让大舅子不要为这些琐事操心。

承恩侯当时感到有些没脸。还好今年十月天子万寿,因天子有旨要一切从简,并没有大宴群臣,只召皇家人与宗室皇亲们进宫,摆了一场家宴。而承恩侯身为已故元后秦氏的嫡亲兄长,得以受邀出席宴会,在京城勋贵圈子里得足了面子,才兴奋起来。没想到就在这宴席上,产生了一点小意外。

这场宴席,秦王也出席了。宗人府的宗人令,同时也是宗室里辈份最高的长辈,当着众人的面向秦王质问他为何将宗室中人挡在王府大门外,拒不相见。因上门找他的人里有好几位论辈份都是秦王的叔伯,他的做法太过无礼了。宗人令既是宗室长辈,就有责任过问。

当时天子还未达到宴席现场,无人为秦王辩护,秦王一直沉默不语。有几个年轻一辈的宗室子弟忽然跳起发难,鼓动宗人令治秦王的罪,其中就有宗人令的亲孙子。还好宗人令老奸巨滑,及时创造有猫腻,没有持续追究,只冷着脸说秦王必须给出一个交代。几个年轻宗室子弟不甘心,还要再劝,天子却在这时候到了,这场闹剧自然也就不得不中断。谁知天子达到后,听内侍禀告方才席间产生的事后,居然表情奥妙地命人将那几名发难的年轻宗室子弟带走问话。

全部宗室哗然,纷纷请求天子给出解释。天子这才说了,秦王忽然折返京城,是由于在路上碰到了袭击,而袭击他的人身份不明,极有可能是本**队人士,袭击的原因却还不明确,只能说,这里面很可能涉及宗室。因事关重大,天子命秦王不得向外流露消息,所以他才会住在宫中,搬回王府后又闭门谢客,谁上门都不见。方才宗人令质问秦王,秦王拒不答复,只是按照天子的吩咐而已。那几名年轻宗室子弟为何上蹿下跳的?这事儿与他们有什么关系?难道他们跟袭击事件有关?

以宗人令为首的众宗室们听了这话,立即闭嘴了,改为替自家子孙喊冤。他们认为这几个孩子没理由参与这等大逆不道的诡计,必定是被人陷害了!最后,宗人令的孙子在祖父劝告下,把底细和盘托出,倒是让天子很快就弄明确了,那几个年轻宗室子弟,确实是被人鼓动着出这个头,本身与秦王没有半点过节,也不明确他为何会回京城,在王府闭门谢客。

至于是谁鼓动的他们,承恩侯秦松是知情的,但他并没有告诉金象,不过承恩侯府的下人们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