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续弦(1/3)

秦平跟弟弟秦安的关系蓝本很好,不然当年也不会为了秦安,将升迁调职的好机会让出往了。但在妻子关氏逝世后,他对弟弟的感观就产生了一点变更。固然他心里明确,害逝世关氏的是何氏,秦安并不知情。但何氏之所以有胆量做出这么多坏事,与秦安的纵容以及盲目信任是脱不开关系的。

当着父母的面,他不会说记恨弟弟的话,不想让父母伤心。对于侄儿梓哥儿,稚子无辜,他也不会把气撒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身上。何氏已经被休弃,他心中有再大的怨恨,也不可能丢下职责不管,跑往大同找她报复。对于弟弟,他只能保持目前这种书信往来,面上如故的相处方法,可若真的叫他兄弟二人长期在一起相处,他也不明确自己是不是能忍耐下来。

也许,这是由于关氏逝世了没多久,只是一年多的时间,他还没有忘记伤痛吧?再过上几年,他或许会有不同的想法。

但是,撇开秦平个人的想法不提,他对弟弟秦安的能力心性也没什么信心。秦安似乎一旦决定了信任什么人,就会一根筋地信任对方,无论如何也不猜忌。何氏当初的一些处事手段并不高超,又有个拖后腿的哥哥在,他们借用秦安的名义在外头乱来,秦安却一无所知。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家境如何,何氏每年向公婆伸手要银子贴补,保持着自己在大同的奢侈生活,他竟然也没有起怀疑!何氏害逝世关氏后,在哥哥何子煜的赞助下逃回大同,将贴身侍候的丫头婆子全都丢在老宅,秦安居然轻易被她哄了过往!

这种种过往都表明,秦安是个轻易轻信的人。他若留在大同,上司同寅下属都熟悉,又有将军府的人照顾,官位不高,职责不重,那还能搪塞。但他一旦进了京,担负比较重要的职位,真的能搪塞得来么?他真的不会被人忽悠几句,就轻易做出违背律令的事,从而将自己的前途——乃至生命——断送干净?

秦柏回京后,受封永嘉侯,宗子秦平也做了御前侍卫。倘若秦柏有意,完整可以将秦安调进京中任职,可他没有这么做,大半原因就在于对次子的性格存疑。秦平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从来都没想过要助秦安进京。

但如今天子表露出了这种意愿,秦平又能怎么办?他难道还能公然拒尽?无缘无故的,天子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要加恩于秦柏的意思了。秦平有些拿捏不准,是否能婉拒这样的加恩?

由于心存疑虑,秦平在天子眼前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自家弟弟明面上的情况照实说了,没有多夸一句,也没有贬低一分。天子听完后,也没有追问下往,就让他退下了。秦平只能等到回家后,才写信给父亲,向他汇报这件事,同时询问应对之法。

假如天子真的把秦安调到了京中,家里是不是该想措施运动一下,给秦安谋一个稳当些的职位?至少,不能让他在要紧的官位上闯祸。但假如天子连秦安的官职都决定好了,那家里人就只能再想措施,教给秦安在京城做官的决窍与忌讳了。总不能真的让他懵懵懂懂地被人算计了吧?

秦柏看信看到这里,就把信放下来,沉默了许久。

他可以猜到天子忽然加恩自家的原因,大概是由于掩护太子有功,但又不方便将这份功劳公之于众,因此才会拿秦安来说事。反正秦柏这个永嘉侯进京后,并没有调动过次子的官位,在一般人眼里,秦安似乎受委屈了。如今给他一个恩赐,也是通情达理的。

但秦柏心里与宗子秦平是同样的想法,他并不同意次子进京。大同那里很好,秦安已是待得熟了,职务也能胜任。在休了何氏之后,他与上司同寅下属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除了续娶不慷慨便外,秦安在大同如鱼得水,又有人照顾,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慢慢地升上往。对于次子,秦柏仅仅是期待他一生平顺罢了。

想来想往,秦柏感到,还是要写信回往,跟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