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愤怒(1/3)

涂家是太后外家,可太后却不是天子生母。这对近乎同龄的母子,能在过往的几十年里相处融洽,是在当年夺嫡之争中结下的善缘。涂太后为当时还是嫡皇子的天子供给了支撑,使其得以顺利继位登基,也为自己换取了富贵尊荣,以及女儿临安长公主的安乐人生。

天子感念涂太后当年的助力,以及这几十年里从未给他添过堵,因此待临安长公主及驸马,待涂家,都十分优容,年年赏赐都是头一等的,涂家子弟出仕,只要是走科举路线,他都会重用,相比秦皇后的外家承恩侯府,还宽容几分。太后心中也感谢天子圣明,若有涂家子弟为非作歹,不必天子开口,她都第一时间处理了,从来不会让天子为难。

太后与天子如此相处融洽数十年,朝野间人人都对涂家褒奖有加。即使涂家嫁了两个女儿给宗室,其中一位嫁的是曾经与天子敌对过的亲王之后,众人也多认为这是政治上的需要。另一位嫁给了蜀王,众人都夸是天子厚待亲兄弟。也就是今年蜀王府异军崛起,想要为小儿子争一争皇储之位,朝臣们看出涂家蠢蠢欲动,有些支撑女儿外孙的意思,也不过是感到涂家出于私情之故,有几分偏向罢了。谁也没感到这种做法对皇室是否有什么不敬。又由于涂家做的没有王家那么明显和过火,对他们的反感与非议反而没那么厉害。

只是站在太子的态度上看,涂家的做法有些个凉薄。黄晋成对他们就生出了不满,如今只感到是迷雾散往,本相露出来了——不管涂家是出于私情还是野心,只要他们胆敢对太子下手,那就是大逆不道!即使是太后的外家又如何?太后可不是天子的亲娘呢,太子也不是她的亲孙子。她若不是想要一个与自己有血脉关系的皇储,又何必硬留蜀王妃与其幼子在京中呢?就由于顾忌太后,天子才没对这对母子严加处理,就象对蜀王那样,直接撵出京往!

黄晋成立时便写了奏章,命亲信火速送进京城,要告涂家一状了。待写完了奏章,他才把消息知会了秦柏这一边。

秦柏得了消息后,感叹几句,方才带着赵陌往寻他,劝他:“这事儿必不是太后本意,兴许是涂家私心作怪。”

黄晋成不认为然:“永嘉侯如何知道?没有太后撑腰,他们胆敢做这等事?”

秦柏对此挺有把握。在他看来,太后的身份地位已经是尊无可尊了,日子过得安乐,天子待她也恭敬,她有什么可折腾的?就算蜀王幼子真的过继皇家成为了新皇储,她的地位也不可能再有提升,身份也不会变得更加尊贵。而且蜀王幼子说是与她有血缘关系,说来也不过是她侄女的儿子,是她的侄孙而已。区区一个侄孙,难道还能比她亲生女儿更亲近么?

涂太后别无子嗣,只有一个亲生女儿临安长公主,嫁的是天子的逝世忠大臣之子,夫妻恩爱,儿孙美满。听闻蜀王妃未嫁给蜀王之前,曾经在宫里养过一段时间,那时她是涂家千娇万宠的嫡女,在宫中却远远比不得临安长公主尊贵,表姐妹俩免不了生出些嫌隙来,至今都不亲近。太后一再想要从中劝解,收效都不佳。

京中公卿圈子曾有过八卦传闻,说涂家一度想把女儿许给如今的临安长公主驸马,最后却是吸收宫中指婚,把女儿嫁给了蜀王。蜀王就藩,王妃随行,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父母骨肉不得相见。临安长公主下嫁驸马后,一直在京中长住,却过得十分幸福,随时都可以进宫见太后。蜀王妃是否会对此抱有牢骚?若是蜀王妃真的得了势,又是否会依然善待临安长公主呢?

这些都是说不准的。涂太后不可能不考虑。假如太子果真因病衰亡,皇家必需要有一位子嗣继续大位,需得从宗室中过继,那么太后偏向与自己有亲的蜀王幼子,也是公道的事。但这不代表她会为了侄孙,便甘冒触怒天子的风险。更何况,谋害储君的大罪,一旦被揭露出来,即使尊贵如太后,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