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意愿(1/3)

大约是从一开端,秦含真就只听说有宗室子弟想要谋那个嗣皇子的地位,所以并没有多想。

在没见过“赵公子”之前,她也象其他人那样,听信传闻,认为太子真的病弱到快要逝世了。天子却还好好的,又没有别的儿子了,所以太子一旦逝世了,天子自然就要过继一个嗣子来做继续人。

如今太子的病治好了,他可以多活好多年,将来也能在天子逝世后继续皇位,自然就没有什么嗣子的事儿了。

可是,方才她听秦简所言,却感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略。

太子与他的儿子都是生来体弱,是胎里带来的弱症。太子本人可能是由于出身时,正值皇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天子身为储君,成为诸位兄弟第一个针对陷害的对象,正落进最危险的地步,与秦皇后双双被软禁在东宫。秦家也是那时候落难的。秦皇后在软禁生活中,朝不保夕,身材变弱,生下的儿子有弱症,这是很正常的成果。她本人也由于这一段生活落下了病根,成为皇后之后,没多久就逝世了。

但是皇后逝世后,天子身边也没少了妃子,却也没听说后宫中再添皇子皇女。假如是由于后宫倾轧造成的成果,以天子的性格,他不可能不采用举动,可传闻中似乎并没有哪个妃子是因罪受罚的,总体上还挺和谐——大概是由于大家都没有为天子生下儿女的关系,争宠也争得温和些。那些早夭的皇子皇女,基础都是由于身材太弱,没能养活,不然就是还在母体中的时候,自然流产了。

天子膝下空虚,太子的身材也不好,可后宫中的妃子数目并不算多。这有些分歧常理。太后还在呢,宗室长辈们也都还活着,怎么可能会眼睁睁看着天子没有继续人?既然太子体弱活不长,那就再生几个健康的子嗣好了。天子生不生得出来且不提,宫里总要多纳几个身材健康的妃子吧?可天子没有这个意思,选秀这种事总是能免则免,太后太妃们也不催他,就连朝臣,竟然也没上书劝天子几句。

秦含真只能推断,大概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天子身材不大好,可能是当年落难时留下的病根,因此子嗣艰巨,纳多少个后宫都是一样的。既然天子不想折腾了,外朝与内廷便也省了工夫,不然后宫里妃子多了,还要多花钱。

与此同时,太子生的小皇孙,也是生来体弱,精心养育着,还是由于一点小风冷就没了生命,此外也只听闻太子妃唐氏生了一位皇孙女,便再也没听说东宫有孩子出身了。秦含真由此推断,当年那场灾难,影响到的大概不仅仅是天子与秦皇后,太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个子嗣艰巨的人。

假如是这方面的弊病,叶大夫治好了太子的身材,让他能自如行走,不再动不动就生病,可生养能力方面,却不知有没有改良。假如没有,那太子依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也就是说,天子也许不必过继嗣皇子了,太子却有可能需要过继一位嗣皇孙,否则他继位登基之后,还是会见临与他父亲同样的烦恼。

这么一想,太子会感到哪位侄儿看着顺眼,对他格外亲切关心些,也就不难懂得了。假如这位侄儿与他早夭的亲生儿子年纪相仿,眉眼间还有几分类似,就更轻易移情。

秦含真感到,眼下所有人都被嗣皇子之争吸引了注意力,却没料到太子也有可能会过继儿子,大概是陷进了思维误区。想想天子就只有太子这一个儿子,平日里确定待他如珠如宝。现在太子还在呢,那些有心要谋嗣皇子之位的宗室子弟,有哪个把太子放在眼里了?个个都认为他是早晚要逝世的拦路石。天子尚在,他们就能这样看待活着的太子,将来太子逝世了,他们还能诚恳诚意地供奉太子的香火吗?太子留下来的妻女,又会是什么下场?古人应当都很重视这方面的事,以天子对儿子的宠爱,不可能不考虑这些。

假如是太子过继嗣子,那一切就解决了。由于嗣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