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族学(1/3)

祭祖的事忙完了,秦柏与牛氏都松了口吻。

牛氏的病情有了好转,药也吃完了,正迟疑着是不是要再往一趟医馆。

秦含真便劝她:“再往一回吧,您的病情还未扫尾呢,还不能掉以轻心。就算是不用再吃治病的药了,也可以开副养身的方子。上回我们往的时候,叶大夫不是说了,您往年大病伤了元气,需要好好休养身材吗?”

牛氏想想,感到也有道理,就说:“那我们明儿往吧。本日不成,老爷没空呢。”

秦柏回到族地几日,几乎隔日就要出一次门,说是出往闲逛,除了虎伯,就没带任何人了。牛氏只当他是思乡怀旧,也由得他往。不过这两日,他又开端考虑另一件事,那就是秦氏族中没有族学,子弟们想要读书,只能另寻处所附馆,十分不便。

三十年来,秦氏宗族统共就没出过几个读书种子,不过是有了三四个秀才,两个举人罢了。两个举人乡试的名次还很靠后,其中一人已经放弃了持续科举,另一人往了外地求学。除此之外,童生倒是还有几个,但考不过秀才试,就算是童生又如何?

秦柏很难吸收家族落到了这样的地步。从前,由于叶氏夫人十分重视族中子弟读书科举的关系,赞助了好几名年轻子弟。那时候族里还是很有几个读书种子呢,不象现在这般冷酸凋零,而且天资不错,按理说也应当是大有前途的才对。谁料到秦家一朝失势,连累了这几个孩子。他们当年科举不过,有人自暴自弃,后来也没能重拾学业,有的被人陷害受伤,也有人保持下来了,不曾放弃学业。但秦松上位做了六房家主后,对族人十分冷淡,也不再提赞助族人读书的事。那两名族人靠着自己努力,终于考上了举人,也就是前头提到的那两位。

放弃科举的那一位,是由于家中老父病逝,有老母需要供养,妻弱子幼,只好回家支撑家业。秦柏听着对方说起这些年来的经历,心中惋惜无比。惋惜,那位族人已经错过了大好年华,如今也没法重拾书本了,只能将盼看寄托到儿孙身上。

秦柏不想再看到这样的事情产生了,他向族长建议,在族中寻一处空房屋比如秦克用与小黄氏夫妻俩蓝本安排他往住的那间宅子就很不错建一所族学,但凡族中子弟满了六岁,都要前往读书。学费和书本笔墨纸张等用度,由族**给。子弟们需要在族学里读上十年书,满了十六岁,却连个童生都还没考上的,可见于科举上没有天份,就可以安排往做别的事。好歹读了十年书,认得字,也懂得道理,改做别的营生,也比什么都不懂要强。

但假如有人能考出个前途来,族里就得协力赞助他持续考下往。只要子弟中有一人能科举进仕,全族便有了庇护,不至于一朝失往六房承恩侯的支撑,族人就好象没了精气神一般,成天只懂得算计如何攀附谄谀朱紫。

秦柏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特定指出是谁,但族长与秦克用却总感到他是在暗示秦克用夫妻俩。族长暗暗抹了把汗,心中叹惋这个梁子到底还是结下了,以后还是要多盯着儿子媳妇,别让他们再犯蠢了。秦克用则在苦恼,自己为了六房祭祖的事忙里忙外,怎的六房怨气还不见消减呢?

秦柏并不在意这对父子的警惕思,他只是对族长道:“我离开族中多年,未曾为父母先人尽孝,心中惭愧不已,有心为族学出一份力。请兄长出面,为我买二百亩良田,充作祭田,专供族学应用。只是族学的老师,还要请兄长往寻访乡间贤能。我在江宁一日,便会为此事出一日的力。”

族长顿时动容:“此话认真?你真的要捐二百亩良田给族里?!”

秦柏顿了一顿:“是充作祭田所用,而且专供族学使费。”

族长忙道:“这是当然,当然。我必定会好好用这笔银子,给族中建一个好学堂的。”还迅速盘点起了江宁地区有可能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