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章 赏赐(1/3)

第二封诏书是给秦柏赐爵的。【全文字浏览.】

天子在诏书中正式封秦柏为三等永嘉侯,秦柏正妻牛氏为永嘉侯夫人,乃是超品的诰命。除了爵位外,天子又赐了永嘉侯一个位于直隶领域内的二十顷田庄,以及位于江宁的五十顷大田庄,再有一个位于小汤山的一顷小庄子。这是田产,田产以外,还有人。天子将那几个田庄上侍候的人一并赐给秦柏了,另外还有二十个内务府拨来的官奴,十男十女,都是正当年的。至于这些男女中,成了夫妻生下的孩子,便不在册上了,却会随父母同来。

天子还给秦柏赐了宅子。新的永嘉侯府地址非常巧,就在承恩侯府边上,面积比后者略小些,两座大宅之间只隔着一条巷而已。

姚氏在底下听到这宅子的地址,就暗暗吃了一惊,随即又感到,应当如此。

承恩侯府紧邻的这处宅子,原是天子赐给谢老尚书住的。谢老尚书三年前因久病而致仕,便一直留住在这座宅子里,直到往年年初亡故。本来这御赐的宅第,照规矩是要在致仕后回还朝廷的,但圣上体恤老臣,许谢老尚书多住了几年,没有提这事儿。等到谢老尚书亡故后,谢老夫人带着儿孙们持续留住宅中。圣上想着谢老夫人年纪也大了,只当是赏老臣身后一个体面,还是没说什么。可往年尾月里,谢老夫人也往了。谢家人办完丧事,就该回乡守孝往的。谢老尚书的儿孙里并没有在京任官的人,留下来也没什么意义。可谢家大爷大奶奶对外人说,儿子要考科举,京中有好先生,做父母的自然该为儿子着想,因此他们不会回乡。于是谢家人还是持续留住在了这座赐宅中,迟迟不肯搬离。

谢家人如此行事,外界早就议论纷纷了。谁不知道谢老尚书的儿子读书不成,几十年了还是个童生?连秀才都没考上!孙子倒是稍强一些,可如今年纪尚小呢。况且祖父母相继亡故,孩子至少要守上三年孝,哪里能下场测验了?即使要考,也该先从县试考起。谢家祖籍是在保定,县试、府试、院试乃至乡试,都应当在保定考。谢家人赖在京城有什么用?即使想要在京城附学,也犯不着占着这么大的宅子不走吧?这一片街区住的都是王侯将相,谢家从前还罢了,如今家里却连个撑门面的秀才都没有,住在这里不会感到为难么?

倒是有传言,说谢老尚书的孙子快到可以说亲的年纪了,孙女过两年也可以嫁人了,谢家大奶奶估计是为了儿女的婚事着想,不想离了这片风水宝地吧?怎么也要把儿女的婚事都解决了再走。可无论如何,那也是天子赐的宅子!他们早已没有了持续住在那儿的资格,凭什么赖着不走呢?别说外头的人议论纷纷,就是谢老尚书的门生故旧,看了也感到不象话,纷纷昭示暗示他们搬离,甚至有人表现愿意出借自己的空宅子,给谢家人落脚。可谢家人一概不理会,只知道装傻,天子心里怕是也不乐意吧?

如今天子下旨,直接把宅子赐给了新任永嘉侯秦柏。谢家人要脸面的就该知道要怎么做了。宅子已经不姓谢,新主人就在旁边看着,若谢家人还要再赖下往,四周的人家恐怕就不想再跟他家来往了。谢大爷夫妻想为儿女说一门好亲的想法,也会随之泡汤。

姚氏想到这里,顿时感到松了口吻。本来还担心三房会搬走,但如今永嘉侯府就在边上,秦柏与牛氏无论是留住承恩侯府,还是移居新宅,都离长房极近。真有什么事,长房还能依附得上。再有,她刚刚才跟丈夫提过三房住处的事,如今固然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新房进伙,要忙的事还多着呢。三房能有几个人手?虎家三口人固然能干,也做不了这么多事,正是她这个侄媳妇大展身手的时候呢。

姚氏迟疑满志,听得那前来颁旨的张朝贵公公办完了正事,便与秦柏、牛氏细说那几处产业的情况,她忙凑了过往,听上一听。

张公公是御前得用的人,固然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