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零九章 通信(1/3)

蔡元贞被册封为新皇后,这个消息让京城高低的人震惊不已。但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众人又感到这再理所当然不过了。京城里的名门闺秀,还有哪一位比蔡元贞更精彩呢?无论是才貌学识,礼节教养,她都是顶尖的。论家世,也少有人能比。

如今云阳侯府风头正盛,却也不是没有人在暗地里说些功高震主、封无可封的话。早有人提出云阳侯胜得辽东大战后,就该封国公了。但也有人感到他已足够风光,既有爵位,又在朝中有实权,手中还有兵权,家族子弟众多,又几乎全都年轻有为,前途似锦。再给云阳侯封国公,只怕就没人能再束缚他了,军中亦要一家独大,不利于社稷稳固。但若是云阳侯的嫡长女嫁给了新君做正宫皇后,云阳侯顺理成章就会成为承恩公,既封了国公,又不会得到国公的实权。还有人已经在考虑,是否要在蔡家人成为外戚后,施以打压呢?毕竟秦家两侯府例子在前,云阳侯府也当依旧例行事才对。

总之,朝野之间,大多数的人都十分同意蔡元贞这位新皇后的人选,而剩下那少数人,则出于各种诡计论,亦感到皇家做了一个贤明的决定,对朝廷有利,于国家有利,亦是对新皇后的人选喜闻乐见。如此,礼部与内务府协力筹备起了新君大婚的仪式,竟然是各方各面都积极配合,无人从中做梗,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

礼部尚书唐老大人,还带头赞成新皇后的人选,与儿子们积极地帮忙筹备婚礼,对新皇后的种种待遇规格,都是按照最好的一等来,好象他自个儿的女儿不是新君的元配似的。他的几个门生私下问过他,是不是碍于宫里的意思,才被迫这般委曲求全?他却是理直气壮隧道:“小女并未得封皇后,仅是太子妃罢了。皇上大婚,娶的乃是头一位皇后,虽非元配,却是元后,自然不可怠慢。礼数如此,怎能说老夫是被迫的?”

几个门生顿时哑然,太子妃唐氏因涉及楚正方谋逆一案,不得追封,却是无人可质疑的。再看唐家人也个个心甘甘心,并没有委曲的意思,便打消了心头的种种猜忌,也随着唐老尚书,对新皇后进主后宫一事真心欢迎起来。

不管怎么说,新君有了正宫皇后,还是一位正当婚龄、身材健康、教养良好的正宫皇后,自然皇嗣有看了,不是么?如今新君只有两位皇女,膝下实在是太过哀凉了。只盼着蔡皇后进宫后,能早日为新君诞下麟儿。皇室后继有人,天下臣民便也都心安了。

朝廷上是一片赞成之意,民间就更不会有反对之声了。百姓们还记得云阳侯是带领朝廷雄师,在春天时打败了南侵的北戎雄师,保家卫国的大好汉呢。大好汉的女儿做了皇后,那不是件大好事么?况且天子大婚,那是多大的一件盛事儿呀!本朝自开国以来,还是头一回有天子在位期间迎娶皇后呢。新皇后进宫时,说不定百姓还能往围观凤驾,这样的盛事,够他们做几十年的谈资了,怎能错过?!

京城高低顿时一片喜气洋洋,还有很多百姓甚至开端干净打扫自家的房屋门面,采买色彩鲜艳的花卉做门前的点缀,又或是买来大红绸布、大红灯笼,挂在门前作喜庆摆设,好与皇家同喜。

另一方面,京城内外著名号的人家,也都纷纷往云阳侯府送往各种贺礼、添妆,就盼着能让新皇后对自己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将来也好抱大腿了。至于那些与蔡家有姻亲关系又或是旧交情的人家,不管前些时候楚家得势时,他们是何态度,都要主动贴上来表现自家的友爱了。

谁能想到呢?他们当中那些曾经做过墙头草的人,也不过是顾虑到太子妃唐氏的面子,才在楚家的威势前让步,对蔡家人的困境视而不见罢了,可如今太子妃唐氏早已埋进了土里,蔡家却出了新皇后,真真是世事无常。想要懊悔当初自己站错了队,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竭尽全力,补充与蔡家的关系了。

云阳侯府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