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七章 名师(1/3)

且不说秦伯复如何冲着楚家的旁支庶屋子弟耍威风,殿试很快就过往了。

今年殿试,秦简与寿山伯府的余公子都放弃了,筹备三年后再考,但秦锦华的未婚夫婿唐涵,还是在父亲的劝告下,参加了殿试,努力再试着拼一回。

除了唐涵以外,秦柏门下的王复林、于承枝与胡昆,都参加了殿试。据他们考完回来后的感想,感到自己施展得还可以,还是很有机会进进二甲的。

至于唐涵那边,秦简也往探听过,说是感到也还不错,碰到了有些象曾经写过的标题的考题。当初唐涵是拿着自己的文章往请教过几位长辈的,得了不少指导,如今这些指导有好些都可以直接用在应试的文章里,可以说是走大运了。而他在这个标题上,也曾经有过些自己的奇特见解,并不是所有长辈都批准他的这个想法,但他迟疑过后,还是写在自己的文章中了。也许有些冒险,但唐涵感到,假如不能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那这文章也就没有意义了。

秦简私下拿着殿试的标题,在秦柏眼前做了一遍,创造这个标题实在有点难度。他若是没有放弃,估计写出来的文章不会象唐涵那样有奇特的见解,随时有可能落进俗套之中,泯然众人矣。再加上他文采方面的欠缺,即使真的参加了殿试,成绩也尽对好不到哪里往,落进三甲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看来他放弃是对的,他的火候还不足,需要再努力几年。

殿试的榜单两天后就出来了。成果也是皆大欢乐。

王复林和唐涵的名次都比会试时更高些,前者排到了七十多名,后者则是进步到了一百出头,进步十分明显。至于于承枝与胡昆,前者程度保持不变,还在一百五十高低,但后者却退步了不少,在一百七十名左右。今科二甲考生取了一百八十名,也就是说,他们四人全都名列二甲,不曾落进三甲的同进士行列中往。

所有人都欢乐不已,胡昆则是暗暗抹了一把汗,为自己几乎落进三甲的成绩庆幸。实在他会试时的成绩挺不错的,在百名之内,没想到殿试会落后这么多,看来他写的文章不太合考官心意。还好他基础不错,文采也可以,否则若是再落后十名,成了同进士,那就真真要吐血了。

其余人也在为胡昆庆幸。实在大家都不太明确,为什么他的成绩会忽然落后这么多。不过考虑到考官们会有不同的爱好,估计他是运气不好,写的文章不投殿试考官的缘吧。还好他的名次固然掉了很多,也没掉出二甲之外。反正他本来的成绩,也很难选进翰林,是在百名之内,还是二甲末梢,实在差别也不大。

王复林今科成绩最好,但名次也不算高,比起师兄吴少英二甲二十六名的成绩,要差得远了。他心里挺遗憾的,对秦柏与同学们道:“我兄长还盼着我能通过馆选,进翰林院做庶吉士呢,如今看来,怕是悬了。”一般只有殿试头甲得主以及二甲名次靠前的进士们,才干考进翰林院再读三年书,三年后出来,身份就不一般了,能力足够的话,进阁拜相也不在话下。名次考后的,则盼看渺茫很多,一般都是直接授官上任了。

秦柏则对王复林道:“你也不必太早泄气,试着考一考也好。馆选是在四月中,你本来基础就好,多向你兄长请教,未必没有盼看。实在不成,也不过是稍晚几日授官罢了。”

王复林想想也对,顿时又布满了勇气,脸上露出笑脸来。

于承枝与胡昆都放弃了庶吉士测验,选择直接授官。他们的成绩本来就有限,也不想往跟别人竞争了。早早授了官,他们也好回乡祭祖往,然后再带着家属上任。倒是官职的选择,他们还得跟老师秦柏好好商量商量,也要征求一下王复中的意见。

王复中暂时没有什么意见。他欢乐得不得了呢。固然他自从任了侍中之职,便一向低调得很,但如今弟弟高中进士,两位师弟兼姻亲也榜上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