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三章 来意(1/3)

裴家二爷与三爷的来意,秦含真与秦锦春真是万万想不到。等到他们离开后,她们从小薛氏那里得到最新消息,也吃惊得嘴都合不拢。

裴二爷与裴三爷特地前来访问秦伯复,根本就没提过裴大爷一句话,好象压根儿就不晓得兄长在跟秦家二房议亲一般。他们是来为裴二爷的儿子向秦锦春提亲来的。

裴二爷的儿子比裴程年纪小几岁,比秦锦春的年纪都要小些,只能说是过了十三周岁,算是十四虚岁吧。秦锦春再过半年才及笄,如今是十四周岁有余,委曲可以说跟裴家这位二少爷同龄。裴二爷来为儿子求娶,态度十分诚恳,还为自己的儿子说了很多好话,仿佛他全京城第一优良,与秦锦春是天作之合,若是不能配成一对,就是天理难容!

事实上裴二少爷身上并没有功名,连个童生都算不上,听说考了两三年也只过了县试而已,在他父亲嘴里,倒成了天生的读书种子,未来定会高中进士了。因着他外祖家是香道世家的缘故,他倒是从小随着母亲出进高门大户,或是随外祖父与舅舅在某些家世富贵又好风雅的读书人圈子里混,还混出了一个谦虚知礼的好名声。但除此之外,就没什么突出的处所了。

他这样出身、条件和年纪的少年人,若只有这样一个名声,也就意味着他在别的方面都比较平庸,没什么可让人说道的处所。毕竟他就算是裴国公的亲孙子,亲祖父也离开朝廷中枢几十年了,父亲叔伯都只是小官,外祖家虽是香道世家却没出过高官,身份最高的只是举人而已,他一个半大孩子,有什么底气在富贵风雅的读书人圈子里不谦虚,不知礼呢?他好歹也得有一两处能让人夸一夸的处所,比如擅长香道,又或是读书有禀赋吧?

他实在更应当把时间精力都放在书本上,而不是分心往参与交际,好生备考几年,一口吻考上秀才,倒比现在早早下了科场,一年一年地磨童生试更好。基础不牢,何苦强求?这与揠苗助长有什么差别?难道就只为了小小年纪考过县试,让父母能在人前夸他是天生的读书种子?

可是县试又有多难呢?秦含真感到自己都有把握通过。真的,秦简当初的试题,她还亲身做过呢,挺居心的,写出来的答案偷偷躲起来,等到表舅吴少英回了京,她才静静儿拿给他瞧,没说是她写的。吴少英只当是哪个秦家子弟托她来问,跟她说这答案通过县试不难,甚至府试也有六七分把握,不过院试就很委曲了,最好是请一位靠谱的先生来指导一下,多用两年功,把文笔好生练一练。吴少英这么一说,秦含真就对自己在四书五经方面的程度有数了。

这是往年尾月里产生的事。当时秦含真还没满十五周岁呢,算是十四吧,正经随祖父读书的时间也就几年,如今精力都放在字画与家务上了。对照如今也算是十四岁的裴家二少爷……他从小读书,最少读了六七年,考了两三回,也只是过了县试罢了。这程度是有多渣?秦简下场时的年纪要大些,但好歹是一次就考过了的。

秦含真心里腹诽了一番裴家二少爷的所谓“优良”,又迅速回神,持续听小薛氏的阐明。

裴二爷对自己儿子的优良十分有自负,一个劲儿地向秦伯复倾销。不过秦伯复兴趣缺缺,若不是秦家大房承诺了帮他起复,他连裴程都看不上,更何况只是个委曲通过了县试的少年人?他固然做官不成功,但当年好歹也是参加过科举的,对裴二少爷这点程度,压根儿就看不上眼。

然而,裴二爷固然没有承诺会帮秦伯复起复,却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了一个信息。东宫即将选秀,裴三爷长女将要及笄了,尚未定下亲事,有意参选,而且很有把握能选中——这与才貌无关,只是裴国公快要不行了,天子想必愿意给他孙女一个恩惠,也算是向外界表现,元勋之后,皇家是愿意给予庇护的。除此之外,裴三爷还透过妻子外家那边的关系,给唐老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