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信(1/3)

秦含真听说过太子妃唐氏对赵陌的态度有了奥妙转变的事,蓝本没感到有什么,心里甚至还想过,反正赵陌没打算认太子妃唐氏为娘,那他们疏远些,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假如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是由于太子妃唐氏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对赵陌有不利的影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太子妃乃是太子的元配发妻,还为太子育有一女,就是太子如今唯一的孩子敏顺郡主。再加上这几十年里,太子妃的外家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撑东宫,无论外界为了皇家过继嗣子一事闹得如何沸沸扬扬,他们也没有转变过态度,太子对太子妃,一向是敬佩有加的。只要是太子妃的意见,他都不会疏忽。陈良娣固然曾经有过生养皇孙的功劳,也曾对太子不离不弃,但由于她如今对太子妃不如往日恭敬了,太子便对她冷落下来。由此可见太子妃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

假如这么一位朱紫,对赵陌有了不好的印象,那尽对不是什么好事。

退一万步说,太子妃唐氏也许并没有对赵陌产生任何不好的观感,但只要她受到蜀王世子妃的影响,可能会被蜀王世子牵着鼻子走,对东宫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利了。

赵陌听完秦含真的话,不必她具体分析,就想到这一层了。他面色微变,郑重隧道:“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否有所察觉。我应当要提示一声才是。”

秦含真问他:“能说吗?恐怕不方便直言吧?”

赵陌苦笑:“确实不方便直言,只能换着法儿提示一声了。”

赵陌固然与皇家亲近,但很多时候行事格外警惕谨慎,这可能跟太子有意过继他为嗣子,而他本人又对此无意有关。但以赵陌的出身与身份,确实不方便在皇家内部事务上涉进太深。太子妃唐氏对他的态度稍有些冷淡,他就往跟太子说,她可能是听了蜀王世子的谗言,那听起来更象是他在进谗言。就算太子殿下对他再信任,有些事他还是不能做的。只是事关重大,为了自己的私利,便将重要的消息隐瞒不报,他又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所以他就换了种说法,隐晦地在晋见太子的时候,问起了先前自己被人算计的事儿:“侄儿在殿下处得了一个机关匣,按理说外人是不会知道的。蜀王世子兴许是在东宫随从嘴中探听到的消息,但也有可能是从侄儿家仆处查探到了些什么。殿下那日说要详查,不知可查出成果来了?”

太子淡淡一笑:“查到一个内侍,平日里与蜀王世子相熟,时常从他手里得些赏钱。不过这内侍说,自己不过是流露些无关紧要的消息,哪怕他不说,用不了两天,蜀王世子就能在宫里探听到了。真正要紧的消息,他是一个字都不会流露的。这话孤不知道是真是假,横竖人已经照规矩处理了。至于你家中,想必是无碍的。消息是从东宫走漏。蜀王世子再神通宽大,也不可能把手伸进你家别院中往。”

赵陌在京城府里用的下人与护卫,除了落魄时温家那边给的仆从,以及亡母的陪房以外,大多数是从封地肃宁上召集而来的,著名有姓,有来有历,都是在当地落户三十年以上的老户后代。除非蜀王世子有措施在三十年前就预知到本日的场景,提前派出人手在肃宁县安家,否则根本没措施插手进来。而三十年前,蜀王世子甚至都还没出身呢,这当然是不可能产生的事。要论口风严紧,赵陌所住的肃宁郡王府别院,可能比东宫都要强些。东宫里还有由于贪图赏钱而向外泄漏消息的内侍与宫人呢。

太子对赵陌府里的人足够信任,所以慷慨地承认是自己这方泄漏了消息。不过考虑到成果并不算十分严重,只是山阳王丢了生命而已,北戎密谍也都逝世的逝世,落网的落网了,因此太子并未十分在意。

但赵陌关注的不仅是这样而已:“只有这一个内侍么?侄儿有些担心……若说蜀王世子从东宫打探侄儿的消息,就只靠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