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一章 坦然(1/3)

赵陌看了一场大戏。等到众人散尽,他作为太子殿下的小跟班,一直跟到御书房里,摒退左右的时候,才敢小声开口询问:“皇上这是故意的?”故意给蜀王世子栽了个说不清辩不明的罪名?

太子方才审到中途就反响过来了,闻言面带微笑地看向天子:“父皇贤明。如此一来,不必让外头的人知道北戎密谍的存在,也能叫蜀王世子吃个大亏了。”

天子瞥了儿子和侄孙一眼,脸色淡淡地,没有说话,只是端起内侍方才添的茶,喝了大半碗下往。天子也是人,说了半天的话,他也会渴的。

赵陌听了太子的话,才知道天子与太子为何要用舆论来对付蜀王世子,而不是明确给他定罪,忙问:“皇上与太子殿下已然断定了,蜀王世子就是我们要找的人么?可是有了明确的罪证?”

天子摇了摇头:“没有确实的证据,但事情桩桩件件都与他有关。本来还有个山阳王有嫌疑,如今山阳王逝世得不明不白,而蜀王世子当时又在场,不是他,还会是谁呢?”

太子殿下对赵陌道:“袁同知回报,说是在蜀王世子田庄上可疑的外乡男子已然返回庄中,假装若无其事的样子持续与失事的那户丧家往来。密谍司查到他进城之后,是直接往蜀王世子府中往的。固然他中途做过假装,改头换面,但密谍司的人一直盯着他,也有人盯着蜀王世子的府第,不可能有错。由此可见,北戎密谍首领若是真的把被追缉的消息传了出往,定然就是传到了蜀王世子府中。眼下还不知道那外乡男子返回田庄埋伏,又打着什么主意,袁同知已经多派了人手往盯着了。而京城这边,底下人也查到了,山阳王那日离开东宫后,便一直与蜀王世子同行,还往蜀王世子家中往过,捧了个包裹回来,瞧着就象是机关匣子的大小。昨日山阳王失事前,也一直与蜀王世子同行,蜀王世子显然是故意将他引到那处酒馆的,否则要借酒消愁,何必往那家酒楼往,却疏忽了路上经过的大大小小十来家酒馆呢?”

有时候上位者的思路就是这么简略。不需要明确的罪证,只需要看成果就可以了。整件事里头,就数蜀王世子嫌疑最大,山阳王只是沾点边而已,却没有那个实力和头脑,也没有理由,如今还逝世了。剩下的,除了蜀王世子,还会有谁?天子与太子只需要认定这个成果就够了,证据什么的,那是需要公然审判、明断定罪时,宗人府与大理寺才需要烦恼的事。

但天子和太子现在显然暂时不想公然审判蜀王世子,也无意给他明断定罪。蜀王一系的追随者,以及蜀地的官员中,有很多是没有参与蜀王府的谋逆,却整天战战兢兢担心会受连累的。朝廷方面一早就说了不会追究没有罪的人,对蜀王世子从轻发落,也是为了安这些人的心。如今才过往没几年,这么快就要治蜀王世子的罪,假如没有确实的证据证实他是咎由自取,恐怕很轻易引发种种猜测和忙乱。天子与太子索性就不定蜀王世子的罪,但如今人人都认定了他有罪,他的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往?等到旧时蜀地官员与蜀王一系的亲友认定蜀王世子不再有担负晴雨表的资格,不会由于他的起落而产生种种惊恐猜测的时候,天子想怎么治他,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只是赵陌心里有些别扭,目前的证据固然还有些不充分,但想要治蜀王世子的罪,实在委曲也够了。通敌卖国事何等大罪?!蜀王世子逃不过一个圈禁毕生的下场。没有直接处逝世,就已经是看在他宗室的身份上了。此罪一出,又不会要命,蜀王系的旧官员谁还敢有话说?况且真正清白无辜的蜀地官员是少数,行得正坐得正就不用怕朝廷清算,会畏惧的,那多半心虚!朝廷没必要为了将就这些人的情绪,就行事束手束脚的。

哪怕有那很多理由,赵陌依然感到,太子先前脱口而出的那句话,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天子与太子隐瞒蜀王世子与北戎密谍勾结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