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二章 条件(1/3)

赵陌走出辽王府的时候,天气都已经擦黑了。若换了是慈爱的祖父母,这时候本该留他吃顿饭的,可如今辽王正在气头上,哪里顾得上这个?没直接把人赶走就算好的了。赵陌自然是只能往别处寻晚饭往。

不过赵陌并不在乎,他心情挺好的。棘手的事算是解决了一半,剩下一半还是赶紧办完了吧。

不是他不偏着自家父祖,一来是他与辽王、赵硕都没有什么情份,二来,辽王如今再执掌辽东大权,已经不太合适了。

辽王由于是先帝亲子,又有元配妻子唐氏的外家父亲在朝中想法打点,才被早早分封到了辽东的。那处所固然苦冷,到底处所大,藩王手里也有军权,早日离开了京城那摊夺嫡的浑水,也早日避开生逝世危机。唐氏父兄都对辽王看得很明确,知道他不是个为人主君的料子,根本不可能是其他皇子的对手,偏偏又有野心,还蠢到把野心露了出来,若是不把人往远了迁,只怕不用一年,就会成为炮灰了,到时候唐氏还不是得随着倒霉?

辽王不领唐家人的情,对元配唐氏更是至今不肯原谅,但有一件事,是连他自己都无法否定的,那就是在年纪比较大的兄弟们当中,就数他曾经参与过夺嫡,固然未能成事,却还安安稳稳地做着一地藩王,手握大权,富贵安稳的了。先帝膝下的皇子,年长的除了天子以外,逝世的逝世,病的病,圈禁的圈禁,就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年幼的那几个,才算是摊上了好时候,在新君登基之后,为了显示他对手足亲厚,个个都封了亲王,分了封地,眼得一众老哥哥们眼红。辽王固然与天子关系不睦,但这几十年里待在辽东,确实是过得很不错。他一家子在辽东境内说一不二,否则也不会养成两个小儿子那自高自大的性子,宗子赵硕也同样不会由于感到没有了活路,才跑到京城往寻门路了。

然而,时过境迁。三十多年前的时局,与眼下是截然不同了。

辽王初到辽东时,身边还有几个能干的副将,以他为主帅,副将们从旁辅佐,也打了几场胜仗,算是立起了辽王勇武的威名,他也顺势得到了辽东军的掌控大权。然而,那几个能干的副将,逝世了一个,其他人陆陆续续地告了老,还了乡,三十多年过往,将士们已经换了几波人,辽王却还是靠着年轻时候的事迹来镇场子呢。辽东军中的后起之秀,又有几个是真心服他的?厚道些的人也感到他老了,不如年轻的时候贤明勇武了。

辽王继妃更是与前头辽王元妃不一样,唐氏贤惠,也懂得在军中为丈夫做脸,人情往来,施恩施惠,收买人心,缓和抵触,她都做得极好,因此辽王府高低属官与辽东军中,都是一派祥和。但辽王继妃却是截然不同的作派,待辽王手下的人,从来都是摆足了架子,即使是有意怀柔示好,那架子也依然端得牢。别说施什么恩惠了,她的陪房与外家亲眷还要随着来沾便宜贪油水,挤兑诚实人,往自己兜里划拉利益,连军资采买,也都时常做些手脚,中饱私囊,军中怨声极大。若不是辽王护着妻子,底下人早就造了反。

辽王嫡宗子赵硕,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哪怕是生母唐氏在军中曾经结下过不少善缘,他被父亲继母打压,自己也立不起来,即使旁人有意助他,又能如何下手呢?

至于辽王继妃所出二子,则是一个比一个性格坏。老二赵砡自命非凡,小小年纪就跟在父亲身边摆世子架子,小儿子使鞭子打人没够,军中人等都躲着他们走,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辽东高低就是辽王一家的私地,得罪了他们,还有什么前途?若是真的不警惕得罪了,有门路的还能想方法调出辽东,另谋高就;没门路的,多半就要直接离开军中,回老家种田做生意算了,否则,只怕连生命都保不住,更别提前途。

辽王本人也许还感到自己很有威势,把辽东治理得很好。但事实上,辽东军政已经乱了。天子心急着想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