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8章:文章(2/3)

于神祗信仰的文章,直接给发到了网上,好在他那账号是被后台监控了的,一有事不先发出去给网友看,得先让人审一遍稿才成。

那审稿人一看,顿时就头痛了,原因无他,只因为杨希这篇文章字数虽少,却十分遵循他以前的习惯,是拿古早时候的散文体写的,说不上诘屈聱牙,但也让人一遍下去难以读懂。

他看着这文心说黄山真人可真能装逼啊,写个小论文就算了,还拿文言文写,真是……语文老师看了都能觉得他瞎矫情,白话文写出来多简单啊?

不过这还不是杨希此文让审稿人诟病的重点,文言文对于华国人而言,努力读几遍还是能领悟一点的,重点在于杨真人提的可不止华国那几个大的教派,还有国外的,特别是亚伯拉罕三教,全都让他拉出来遛了一圈。

这就闹大发了。

额滴亲娘嗫,真人你是不是不知道最近在严打,欺负一下本土的还行,就是不准出现任何有关于其他宗教的言论吗?特别是那个不可言说的教派,你这样子搞咱们都得玩完啊!

红鲤鱼绿鲤鱼与驴这样的绕口令都能算映射了,你这指名道姓的说人家装神弄鬼,信的都是冒牌货……

审稿人头疼的把文章发给了上司,官方一看,也觉得这文采虽然可以,但内容有点犯忌讳,不能公之于众,于是就跟杨希商量着,原稿原封不动的放内部流传,剩下的让他们润润笔,改一改不重要的部分,再放外面去。

杨希听对方说的实在有道理,又想着给普通人做普及还是官方拿手一点,也就应了,只是让他们注意点轻重,别搞得跟uc震惊部似的,内容都给他换了个调子。

官方自然应下,然后喊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过去,把原文关于那几个犯忌讳宗教的内容给删了,又将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确认好几遍没再踩线后,这才扔到了网上,成了胖子看的这版本。

“在隋唐之前,其所拜之神尚有迹可循,或是道门祖师,或是古早神祗,而所谓三清者,不过是于大道的人格化产物,奉之犹如奉天地,不足为奇……”

那时候的道教初立,也没像现在这样胡里花哨,奉的神大多是一种天地规则结合民间习俗的体现,例如天官地官,皆是如此。

“然而及至宋时,朝野之间蔚然兴起了一股造神运动……”

就比如玉皇大帝和四方龙王之类的信仰,其实都是北宋时期才兴盛起来的,其中宋真宗在檀渊之盟签订了之后,自以为功劳盖世,试图学着古代帝王封禅泰山,同时还要给自己脸上贴金,增点身家。

唐朝皇帝宣称自己是老子后代,那他赵家人肯定也得“高人一等”啊,不然怎么做天子?

然而姓赵的在史书里没出过惊天绝地的名人,逼得宋真宗只好给自己编了个“宋圣祖赵玄朗”出来,把这位捧成了位神仙,勉强跟上了李唐皇室神化自己的步伐。

可惜扯犊子是容易上瘾的,再加上当时王朝气运雄厚,把衰落中的修行界压的死死地,修士们大多敢怒不敢言,干脆避世不理会外界,就让他们随便胡来了。

造反专业户白莲教也借着这股风气,来了个大发展,为后面打宋朝的脸做了铺垫。

所以说,北宋给后人开了个坏头。

以前的掌权者虽然也神化过自己,但人家是有基础的,古早之前的神兽仙人都不缺,啥事都有可能,即便是胡扯出来的“高贵血统”,也不敢大肆宣扬,让知情者看了笑话,只等自己厉害了,再隐晦的说上几句,半真半假的利用时间差来增添底蕴。

等到北宋后面……看看东北的出马仙跟民间流行的关公阎王等信仰就懂了。

“原来还有这种事情啊?”

胖子看完,觉得又涨了点知识,顺手就给李乐鱼分享了过去,让他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