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四章 唯我独尊(下)(2/2)

民不再无地可种,王奇对“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深有心得,因此在土地政策上的管理,与官员的廉政管理一样极为重视。

再加上不断的剿匪灭寇、清理劣绅、改革税制,不仅使天下清明,又极大的释放了劳动力。

几年之前,王奇就开始着手迁徙流民,现在又开垦北方七省,等于平添了千万亩良田,因此,现在根本就不存在了无地可种的情况。

而相反的,原来江浙一带,因为农户的流失,竟然造成了很多良田的荒芜。

这种情况除了是人口迁徙、耕地增加的原因,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影响。

一是现在从事技工行业的人迅猛增多。朝廷对于工匠的鼓励政策,让许多人对于这种原本属于低贱的职业趋之若鹜。

不求能做到八级的封爵匠人,只要能达到四级,便成为官养的大匠,按照现今的俸禄,养活一家老小是毫无压力的,如果再有些名望,更是能把小日子过得花团锦簇,远比辛苦耕作要强许多。

二是从商者愈众。在王奇的力主之下,如今天下广开商路,又解海禁,且不惜耗费重金修桥铺路、扶植驿站发展,使商业活动空前的活跃,物资流通日益迅捷,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各地不断的涌现出新的一大批身家百万的巨商,而这一数字,更在不断的增加。

很多名门望族,包括那些被削去爵位的皇族、贵族,也凭借着优惠政策,再度过上了富豪的生活。

人们生活变得更加富裕的同时,更加开始重视教育,而受到王奇一句“有知之母教子必强于无知之妇”的影响,和各地官办女塾的成立,让更多的寻常百姓家的女孩子也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

女子入学还不是与从前最大的不同,最迥异的是如今的书生学子更重武与武德的锻炼与修养,除了是因为王奇的要求之外,也渐渐发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现在很难再见到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倒是腰挎长剑、雄赳赳走在街面的学子更受到夸赞。

整个大明的高速发展,必将会很快达成“大明之外再无皇统”的目标。

由此,志得意满的王奇最近给路天的一条留言只一句话:“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再建一座欧洲中世纪文物展览馆了!”

s:纠结、卡文、烦躁、失落、沮丧……我想静静,别问我静静是谁。

另:谢谢似是已不惑的这两章初稿,够哥们!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