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94章 长城策略(2/4)

太子从张家口追缴的千万两银子,是此次抗击建虏入塞成功的关键,不然百姓无粮,官兵无饷,民慌兵乱,抗虏想要成功也难。

初四,朱慈烺迎来了第一批返回京师的精武营和左柳营将士。

虽然建虏早就退了,但精武营和左柳营将士依然坚守蓟州、密云、玉田等地,以防止建虏杀一个回马枪,直到得到确定消息,建虏大军已经退回锦州,往沈阳而去,精武营和左柳营才分批次的返京。

今日回京的第一批乃是吴襄率领的驻守蓟州和董琦率领的驻守翠屏山的兵马,作为京营统帅,朱慈烺亲自在安定门前迎接。此番大胜,太子又亲自在城门口迎接,眼中见到的京营将士都是精神抖擞,战意高昂,丝毫没有跋涉行军之后的疲惫之态。

内廷秦方宣读诏书,朱慈烺赐酒,众将都有奖赏。

作为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已经很多年没有带兵了,即便当年带兵之时,他也没有多少能拿得出的胜利,此番击退建虏,是他一生之中少有的胜利,加上又得知其子吴三桂在龙王庙一代袭击建虏的运粮大队,焚烧粮草,立下了大功,心中就更是得意。

朱慈烺看出他的得意,心中反倒是欣慰,吴襄没有多少城府,对“束缚”吴三桂大有好处。

下午,驻守玉田的阎应元带兵返回。

此次抗虏中,阎应元成功守卫,击退建虏大军对玉田的围攻,是蓟东首功,战后论功,朝廷擢其他为游击,等于是直升两级。

当远望官道上尘烟大起,旌旗飘扬,一支雄壮的队伍在视野里出现时,朱慈烺心中颇有感慨:我族英雄果然没有令人失望,玉田之战虽然并非此次抗虏的决定性战役,但却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当建虏围攻玉田不下,粮草困难,不得不绕道马兰峪之时,战役的主动权就已经落到了大明的手中,虽然其后多铎使出奇招,从宣府入塞,挽回了一点面子,不过却已经改变不了其伐木砍枝,抢掠大明钱粮的战略目的失败的结果。

所以,阎应元功大也。

太子亲自出营,阎应元带着麾下将官,远远就下马步行。

和太子一起迎接的,还有兵部侍郎张凤翔,远远望见阎应元的雄姿,张凤翔轻声道:“果然是虎将啊。”

对于玉田之战,兵部从上到下,都给予高评价,

朱慈烺赐酒,张凤翔宣布诏令,阎应元官升两级,赏银五十两,麾下的将官各有封赏。

虽然是大胜,虽然官升两级,但阎应元脸色平静如水,毫无升官的喜悦,也没有见到太子的惶恐。

朱慈烺心中叹,胸有惊雷而面沉如水,这才是天生的大将之才啊。

宣谕之后,朱慈烺特准阎应元和自己骑马并行入城,一路,他小声询问玉田城的情况,虽然阎应元已经在军报里说的详细清楚,玉田知县张棨也有报告,但有些东西是写不到纸面上的,朱慈烺想要知道玉田城一些不被人所注意的细节。比如,玉田城中房屋的拥挤情况,是否有瘟疫迹象,现在建虏散去,百姓们回乡复耕的情绪如何?最关键的是,如果明年建虏再来,玉田城还能再坚持一次吗?

傍晚,朱慈烺在京营大营摆酒,犒赏今日归营的将士,其间,朱慈烺亲自向诸将敬酒。

庆功宴结束,阎应元返回住家,当在院门前下马时,他挥退亲兵,独自推开院门,望见堂屋里的烛光,他眼眶一下就湿了,反身合上门,轻步来到台阶前,解下腰间的长刀,放在地上,双膝跪地,深深一拜:“娘,孩儿回来了。”

……

初五日,朱慈烺又迎回了一批京营的胜利之师,这一次是兵部侍郎吴牲率领的密云守军。

一别三十天,吴甡满脸风霜,额头上的皱眉凭空增添了很多,但精神却非常好,一身大红的官袍,目光炯炯,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