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66章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2/6)

是想着必须将高阳城事禀告祖宗神灵,还要处理高阳城的善后事儿。崇祯止了哭,挥退众人,孤独地坐在乾清宫西暖阁的御榻上沉思。&;&;&;&;午膳时候,撤去了照例的奏乐,将几十样菜减到十几样,叫做“撤乐减膳”,表示国有不幸,皇帝悲痛省愆。崇祯正在用膳,忽然又想起高阳城的事,悲从中来,簌簌泪下,投著而起。原想午膳后休息一阵,方去禀告祖宗神灵,现在实在难以等待,他也不乘辇,步行去奉先殿,跪在万历的神主前嚎啕大哭。&;&;&;&;被杀死的乃是孙承宗,并不是皇室的成员,崇祯为什么要去万历皇帝哪里哭?原因很简单,孙承宗是万历皇帝引导进来的,最先是在詹事府做事,随后被万历指定为朱常洛的老师。朱常洛就是短命的泰昌皇帝,崇祯的老子,登基个把月就一命呜呼了。结果,孙承宗就做了天启帝朱由校的老师。朱由校驾崩以后,孙承宗又做了崇祯的老师。&;&;&;&;因此,可以这么说,孙承宗曾经是三个皇帝的老师。这也是崇祯如此伤心的原因。三任帝师,最后竟然不得善终,这对于他的名声,实在是太大的打击了。要说这个时候,崇祯的内心里,没有一点后悔,那也是不对的。要是知道孙承宗会真的被杀,他是会考虑派遣京师出动的。只可惜,他当时还有幻想,觉得高阳城能够支撑到卢象升的到来。&;&;&;&;“都是卢象升的错!”&;&;&;&;崇祯想到卢象升的名字,立刻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他的身上。皇帝是永远不会出错的,有错的永远都是臣子。要不是卢象升行动迟缓,不及时的救援高阳城,孙承宗又怎么会死?孙承宗不死,他又怎么会在大臣的面前,丢了面子?&;&;&;&;自从登基以后,崇祯的心姓,一直是很骄傲的,总是想着重振朝纲,整顿国力,重新恢复昔曰天朝上国的威风。年号崇祯就是重振的意思。但是,令他感觉到意外的是,自从登基以后,好事几乎没有,倒是连续的打击,接踵而来。&;&;&;&;先是鞑子连续入寇,将北国蹂躏得不像话,然后是陕西乱军肆虐,始终无法清剿干净。随后是山东又出了一个张准,闹得天翻地覆。现在,居然连三任帝师都死在了鞑子的中,他的错误决策,也被自己的臣下看穿了。这使得他的雄心壮志,他的忍辱负重,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周皇后听到消息,急忙传旨田、袁二妃,太子和永、定二王赶快来到坤宁宫,率领他们赶到奉先殿。因为不奉诏不得入内,便一齐跪在殿门外,劝皇上回宫进餐,不要过于悲伤,损伤“圣体”。崇祯哪里肯听,反而哭得更痛。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丑陋,崇祯要将这个哭戏都做足了。&;&;&;&;偏偏其他人没有醒悟到其中的道理,还以为崇祯是真的伤心,当真是急得不得了。皇后等劝着劝着,一齐大哭起来。因为皇帝、皇后、贵妃、太子和二位小王都哭,众多随侍的太监和宫女无不哭泣。从殿内到殿外,一片哭声,好像就要亡国似的。&;&;&;&;院中有四棵古柏,其中一棵树身最粗,最高,相传在嘉靖年间曾经遭过雷击,烧死了一边树枝,但到万历初年大部分的枯枝重新发芽,比别的枝叶反而更旺。宫中的老太监们说,这一棵古柏有祖宗神灵呵护,从它的荣枯可以占验国运。&;&;&;&;遗憾的是,近几年,不知什么缘故,从树心开始枯死,使得大半树枝都枯死了。就在那最高处的枯枝上,有一个乌鸦窝。如今那只乌鸦在窝中被哭声惊醒,跳上干枝,低头下望片刻,忽然长叫两三声,飞往别处。无论在什么时候,听到乌鸦的叫声,都是不祥之兆。一时间,宫内的气氛,更加的黯然。&;&;&;&;崇祯又哭一阵,由太监王承恩搀扶着哽咽站起,叫皇后和田、袁二妃进去,也跪在万历的神主前行礼。等她们行礼之后,他对她们哽咽说:“祖宗三百年江山,从来无此惨变。朕御极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未有失德。没想到建虏如此猖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