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章 迵只一个字(1/2)

按说此时应该君臣奏对,至少也有个平台召见啥的,可是崇祯就是这么有性格,让你干事还不给好脸色。尽管这一次孙承宗再、再、再一次遭到权臣的掣肘,可是拼了老命想要力挽狂澜的老孙,不再理会朝中的纷争,他先是背负圣旨孤身出关……,然后一意孤行地严令全军,“避其锋芒、坚壁清野”;并且派出能够听令的小股部队,每个人只背上三天的干粮和一个瓢,他们一路走到哪吃到哪,后来不是传颂着一首歌谣吗,就叫吃它娘喝他娘,他们不断袭扰女真人的补给线,几乎瓢遍了皇太极后方的白山黑水;眼看着皇太极的大军就成了强弩之末,孙老汉虎躯一抖,他身先士卒,含着一口老血一家伙将彻底寒了心的女真人驱离了大明之疆土。

……

不过俱往矣,如今的孙稚绳已近古稀之年,转眼就是十年过去了,大明朝的最大内患阉党平了、魏忠贤死了;东林党也成了崇祯修习权谋之术的试验场,如今同样是苟延残喘了。朝堂上除了天灾与民变,一切能够动摇明本的苗头,仿佛都在一夜间销声匿迹。此时胸怀大志要做一代雄主的崇祯皇帝,自然而然地效仿已故的雄主们,玩起了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的老把戏,他觉得自己的帝王权术已经耍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于是便演绎出来王德化逼离孙承宗的小故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渐觉得自己在朝堂上举步维艰的孙承宗,文宗之首可不是白吹的,首先《史记·越世家》是读熟了的,“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孙承宗是世受皇恩,可那是已故先皇们的恩典,与当今无干,他还不想死,文臣死节是为忠;武将死节是为烈;子嗣死节是为孝;自己一个风烛残年的厌物所谓何来?

突兀地在自己脑海中闪现出了辞官,回归故里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早已经多次出现在了自己的选项里,可是今天这个念头却是如此的强烈。事情的缘由,还是因为自己昨日中,偶然在书房中翻出了尘封已久的那个锦囊开始的。

说起这个锦囊,还要追忆到自己恩师说他“要赶快死,不能耽搁”,并且要求自己挂冠而去的年代,被孙承宗再三苦求不过,师尊才留给自己一枚鸳鸯戏水的锦囊;昨日孙承宗以纯游戏的心态打开了蒙尘的锦囊,锦囊里是一张发黄的纸片,不大的纸片上只有孤孤零零的一个字,这个字现代人基本不用了,而文宗孙老汉却一眼就被这个字给震撼到了。

“迵”字与自己此时的处境是多么的贴切啊……

如今在大明朝的语言和文学中,已经很难看到迵这个字,而在古汉语中,这个字有通达的意思,孙承宗自己就是古今之大家,他知晓这个字出于《扬子·太?经》“……中?独达,迵迵不屈。”其意为中心??独达,故通而不尽。

恩师离奇的行止,已然让接受传统教育的孙承宗暗自咋舌不已了,如今看到分别之时的这个留字,孙承宗忽然有了大彻大悟的感觉,昨日里他正是茫然环顾四壁,感觉到百无聊赖,所有的一切都让自己提不起兴趣,无聊之中打开了尘封已久的锦囊消遣,看到迵字的一瞬间,他感到四处碰壁的自己,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像是天地之间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通达的大门,“师尊真乃神人也!”

……

崇祯十一年正月初四日,寅时。

这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雪依旧在不知疲倦地下着,京畿大地上已经银装素裹,完全够得上让文人墨客慨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了。

在陕西东部洛南县北,荒凉的的群山绵延百里,连绵不断的大山之中有一座寸草不生的石头山,不高的小山前是一棵合抱粗细、高大的松树,虬结百曲地耸立在几块大石中间,离这个地方不远,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羊肠小路分出来的匝道。

匝道的地上铺满了凌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