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3章 与时俱进的祝媒婆(正月二十五到二月初二)(2/3)

而且贵祥和贵吉的会更难寻。她家就一个山头,才七亩地,但却有三个孙子––合到每人头上,才一两亩。这叫那家里条件好的人家,如何能看得上

叹一口长气,于氏方道:“老嫂子,你刚说的事儿我记住了。等孩子他爷和他爹,我就和他们商量。”

“行与不行,我回头一准给你个准信。”

送走祝媒婆,于氏叫过郭氏问道:“郭家的,你娘家哥嫂的闺女的香儿有人家了没有?”

郭氏一愣:“年前我回了我娘,但我娘让我再想想。”

“所以,应该还没说人家。”

于氏点头:“没有的话,那就还是给贵雨说香儿吧!”

“你收拾一下,午饭后去跟你娘透个气。”

“顺便再问问条件。若是条件合适,咱们就请祝媒婆上门去。”

“娘,”郭氏犹豫道:“这事儿,我和贵雨他爹提过,他不一定愿意。”

“今儿午饭我和他说。说了,他就愿意了。”

午饭后,于氏果与李高地和李满囤说了祝媒婆来的事。李高地和李满仓听完,当即便是一阵沉默。

隔了良久,李高地方才叹息道:“往后有了钱,还是得置地。”

“地,才是咱们庄户人的根啊!”

李满仓也是点头:“爹,今年剩了钱,咱们就去买地。”

“哪怕买远点,赁给人种。”

至于李贵雨的亲事,现在看下来,还是香儿最合适。

横竖家里也不养猪了,李满仓想:下剩的都是家常活计。即便嫁到城里,也是要做的––城里养鸡种菜的人家也是不少,即便房子紧的人家,也都要拿瓦盆长点葱蒜的。

午后郭氏回了一趟娘家,然后便就说定了亲事。家来后李家又托了祝媒婆居中牵线,所以没三天,就定了二月初二放小定。

所谓的放小定,就是男方家到女方家交换庚贴,然后换好庚贴后,要请各自的亲友吃定心酒,告知孩子婚事已定。

交换庚贴的仪式在女方家,由李贵雨在兄弟和堂兄弟的陪伴下完成。

当天,李满囤和王氏做为长辈只须到李高地家吃顿安心饭即可。而红枣,作为女孩子,也没资格去女方家观礼,故而红枣这天的任务也只是跟着她娘来老宅蹭顿饭。

长辈,不是好当的。每一个侄子侄女定亲、结婚,李满囤作为大伯,都要出一份人情。

李满囤思虑良久,准备了两坛酒、两块腊肉、两条鱼、两包糕、二十个白面馒头、两包白糖、两包红枣和两块一丈的大红细棉布。

因是婚庆,李满囤所有的东西都给的双份。

李满囤这份礼,两坛酒加两块布,就过一吊钱了。全部加起来,足值两吊钱。

王氏瞧着心疼,但也知人情如此——她家给少了,会被人说嘴,只得忍痛认了。

虽只是吃午饭,李满囤一家还是一早就到了。

今儿的主角是李贵雨。一见面李满囤就直接把两个箩筐交个李贵雨,笑道:“贵雨,恭喜你定亲。”

“往后就是大人了。”

“这是大伯给你的贺礼。”

“谢谢大伯!”李贵雨有些羞涩道。

李贵雨和他表妹郭香儿,打小就为人给凑成一对——他上学堂前,同龄孩子凑一起过家家,都是他演新郎,她扮新娘。

所以,自打去岁家里提起给他说亲,他便就以为他亲事已定,只是选个日子和舅家过个礼的事。结果没想到,去岁冬节后他娘告诉他香儿不合适,她托了媒婆往后村寻能打草喂猪做家务的孩子。

听到打草喂猪,李贵雨禁不住把他未来媳妇的模样往大伯母王氏身上靠了靠,当即就是一个寒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