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回 范仲淹提携宋侍读 殿学士圣前疏困惑(2/2)


宋绶继续说:“若是朝中三公大臣不能尽心尽力,推行政举,要如何辅佐陛下之治?”

赵祯终忍不住开口问:“你言下之意,不愿接殿学士位,是想代三公之职?”

“陛下,臣所言并非全为一己,记得章献娘娘在世时,对提携朝臣十分吝啬,反而外戚宵小,常有破格任用,被任用者往外传,都说是太后娘娘的恩典,绝非圣恩。”宋绶说着,跪行向前,探身问,“陛下,恕臣无礼,敢问今朝恩赏不少,可有多少人替陛下说好话?”

赵祯沉声道:“你想说正因无人称受皇恩,才无人替朕固守?”

宋绶狠狠点头:“陛下圣明,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诏令需经由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审视后才能颁行,何时出政,何人言明,皆由重臣做主,是以百姓心中颁布诏令者,乃是相国大臣,而非陛下之功。若非三公中有人勾结,又怎会如此?结党营私,外戚夺权,是皇权大患,古今绝无不同之处。”

“老祖宗立此规矩,除了怕朕独断独绝,不能听取民怨,任意施政,亦是为阻止朝中有人做大。你说三公勾结,是要如何而行?”

“臣非断言已有勾结,但却怕有人揣测帝意,私颁诏令;或曲解圣意,加之私心,掌揽外官升迁降贬。”宋绶面色愈发凝重,连连感叹,“若是有大官以此为恩,招揽权势,而小人借此入殿任职,朝风如何不乱,为政如何不歪?”

宋绶这一番表态进谏,在赵祯耳中却非单独任人而已。他一度想不明杨太后暗中究竟能许多少恩惠与朝臣,照此一说,竟极可能不少了。

“太宗尝曰:‘国家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也。’真宗亦曰:‘唐朋党尤盛,王室遂卑。’臣多少明白如今朝中有人插手干政,惟愿陛下思祖宗之训,念王业艰难,整齐纲纪,正在今日。”说完,伏惟叩首,感叹不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