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二章 吕氏春秋(2/3)

的参天铜铸铜人一剑遥指南天,另一只手手中却拿着一册青铜竹简商君法。

众人或是瞠目以对,或是面若平湖,咸阳行宫前青铜人早在秦慧王时期便已铸造,象征秦国的耕战与勇武,如今却突兀放上商君法。

这莫不是秦王对于吕氏春秋的看法?

作为从政者,连秦王态度都揣摩不出来也站不到帝国中央,许多人看眼嘴角勾勒冷笑的吕不韦,随即走进大殿。

大朝会伊始先是就干旱,武备,粮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表决,一个时辰后,场上为之一惊,九卿之一的廷尉站了出来,先是一躬作礼,逼视吕不韦:“商君法制,乃大秦国万世不易之治国大道。闻文信侯著吕氏春秋其内容妄改换秦制,吾掌廷尉之机,察国中躁动皆因此而起,望吕相为吾解惑。”

殿中一时默然,大臣们的目光不期然一齐聚向了吕不韦。

吕氏春秋惹起众议是必然事情,但非秦王第一个站出来驳斥,而是由半截身子入土的廷尉出场,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需知道朝中廷尉乃九卿之一,位高权重,职能不下丞相。先前即便是秦王少年黯弱也并未选择站派,现在却做出此举既在情理当中,也在意料之外.......

吕不韦暗扫向九鎏冠冕之下平静含威的秦王嬴政,再转向等待答复廷尉。

秦国种种变化或许有秦王及其背后的青年谋士布局,但他也同样低估了秦国本邦法家势力的根系。

七国当中,法家在秦国如鱼得水,即便再无商君大才辅佐秦国,但历经百年,秦国法家势力又是到了何等强大地步,他若欲施行自己方略,法家也是一敌。

“老臣有言。”

面对诘难,吕不韦早有预料也做好对策,极有风度的拱手,肃然开口:“秦王护法,无可非议。然孝公商君治秦,其根本之点在于应时变法,而不在固守成法。”

直接申明主张,并且将隔岸观火的秦王拉下水,大臣心中暗叹吕不韦手段老辣。

吕不韦继续道:“老臣以为,商君治国之论可一言以蔽之:求变图存。说到底,应时而变,图存之大道也。然则秦法之不足,随时渐显,老臣作吕氏春秋正暗合商君法真意。当此之时,若能缓刑、宽政、多行义兵,则秦国大幸也!”

“文信侯差矣!秦法失德么?”老廷尉昂昂顶来一句,在旁人观来却是处于下风。

吕不韦从容道:“法不容德,法之过也。德不兼法,德之失也。德法并举,宽政缓刑,是为治国至道也。”

见吕不韦并未正面应对却暗含机锋,廷尉急思对策,此间樊於期站出身来:“除却秦法,闻文信侯实行义兵?吾执掌兵事十余年,从未听过所谓义兵之说,难不成是指诛暴君、振苦民为用兵宗旨,他国打来我就防守,他国安分我也就老老实实热炕头.....”

军方再度站出来反对,不过出场人物同样令人意外,乃是昔年长安君成蟜案中失职的樊於期,同样是军中仅存上将麃公的高徒。

吕不韦脸色一黑,怒目冒火盯着排在前列的玄色锦衣老者麃公。

军方站出来反对他不奇怪,因为他的方略同样会触及他们的军功利益,但是来人却是樊於期,而不是秦王手下的青年将领,比如蒙氏一族。

暗感吃惊之余,同时还有被欺骗的愤怒与一丝无措的恐慌。

像是深陷于一个巨大的局中,秦王还未出场,他暗中潜藏的势力逐渐显露冰山一角就已经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

殊不知前方麃公脸色也极不好看,心中怒不可遏。这本不该是樊於期出场,他却出场冒出来。此举这无疑是将他放在火上烤。而且历秦四代的他难道不明白这代表什么吗?

樊於期已经投靠了秦王!而且要命的是最近他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