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技术(2/3)

所以朱振只能对箭簇进行改进。

所谓的箭镞,通俗地说就是金属所制的箭头。

应天军队目前所采用的箭矢的箭镞,俗称双翼镞。

双翼镞分为实心圆铤式和空心銎式。

实心圆铤式是将镞插入空心箭杆进行固定;而空心銎式是将箭杆直接插入镞尾部的孔中实行固定。

这种箭镞的特征是,箭镞呈扁平状,稍有弧度,两翼的镞刃有少许倒钩,以至于中箭之人在拔除箭矢时,会承受第二次痛苦,已经算是比较有杀伤力的箭镞了。

不夸张地说,目前华夏各地所采用的箭镞,皆是这类双翼镞,它的优势在于穿透力非常强。

但遗憾的是,双翼镞展到这一步,已经是步上了顶峰,再无什么改进的可能。

因为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已经断代了,起码朱振就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秦国曾经使用一种青铜的三棱箭头。

而在后来的王朝之中,三棱箭头也在战争中出现过很多次,但是宋元开始,这种非常强悍的箭头,消失了。

也就是说,懂得这种技术的人,已经不存在了。

尤其是地方诸侯,能够制造箭头,就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事情了,更不要想让他们去革新技术了。

因此,朱振决定放弃这种双翼镞,选择其进化型,即三棱镞,作为己方军队用的标准箭镞。

其实确切地说,双翼镞的进化型是三翼镞,三棱镞是在三翼镞基础上再次改良才得到的产物。

两者的区别在于,三翼镞比较双翼镞仅仅只是增加了一翼一面镞刃,镞刃依旧扁平,这种箭镞在射入人体后,人体创口会与镞刃自然贴合,因此,只要不是射中要害部位,其实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致命。

而三棱镞,它在三翼镞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断面为向内凹三角。

可别小看这个内凹的三角面,事实上,这个小小的改动,集合了古代工匠们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智慧结晶。

而它,就是最古老的放血槽的雏形。

这种内凹的三角面,或者说放血槽,它在箭镞射中人体之后,会因为三棱箭镞的扩张性撑开创口。

使人体内的鲜血顺着这个内凹的三角面喷出,在极短时间内达到使中箭之人大量失血的目的。

要命的是这种箭镞因为存在倒刺的关系,轻易还无法从人体内拔掉,这就使得战场上的士卒一旦被这种箭矢射中,几乎便宣告了死亡。

不得不说。

三棱镞的诞生,是箭镞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的出现,几乎终结了曾经某些体魄强大的武将们身负数十箭而不死的可能,使得箭矢再次成为战场上的最大杀器。

在这种三棱镞面前,哪怕是体魄、气血再充盈的武将,都难以支撑几箭,除非对方迅拔掉箭矢,绑扎伤口,否则。

片刻工夫后就会因为大量失血而面临假死状态,随后在昏昏欲睡般的状态步入真正的死亡。

而眼下朱振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进一步加强三棱镞的放血功能,以达到一箭就使人失去战斗能力的目的。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若要加强三棱镞的放血功能,就必须扩展镞刃、加大放血槽,而这样做无疑就会加重箭镞的重量,使箭镞、箭杆、箭羽三者的平衡被打破。

而一旦平衡被打破,这种箭矢就报废了。

因为它在战场上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么就是射程被大大限制,要么就是精准度大大减低。

这是需要反复试验的一项工程。

“来人”朱振在屋内喊道。

此时在外屋,坐着几名冶造局的文吏。

这些人是负责对朱振提出的新式兵器加以规正的工作,说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