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四三章 盖房子(2/3)

重建任务也算是全面结束,投产运作了。

尽管如此,罗继宗还是不敢轻易卷起被子回家享清福,仍然还要留在窑上多待些日子,已经断定窑上是真的万无一失了,他才干离开三号窑回家安心休息。

罗继宗这下可好了,终于是腾出手来赞助林子盖新屋子了,由于他之前已经主动答应过林子,要接手盖屋子,如今也该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关于这次盖屋子的事,罗继宗还是感到要趁热打铁为好,必须得尽快动工,免得夜长梦多了又有什么想不到的变更。

罗继宗固然是信任刘兰说话算话,但也不能保证刘兰的心里完整没有变更,以防万一才是正道理。说句实在话,要是刘兰真的转变了主意的话,重新反悔不吸收他的宅基地,到时候那他的长远打算确定又要面临泡汤了。

因此,罗继宗也就特地请来了本地的建筑师傅,必需要尽快为林子的宅基地进行正式的放线定基。接下来,他还要迅速筹备好各项建筑材料,必须得抓紧时间抢在林子从南京返回来之前,就要让林子的新屋子在基础部分全部成形。

就在这时,城管局送来一份《村民建房协议书》,其内容重要是请求村民们建屋子,必需要按照新方案进行同一安排建造,凡属违规者成果自负。这样一来,新农村的整体形象方案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罗继宗接到协议书仔细一看,还好,他和林子两家的屋子全都在城镇方案之内,并没有违背协议的行动。

城建方案的原因是这样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以罗林为代表的一批有胆有识的有志青年,先后在荷山脚下办起了石灰厂、采石厂、碎石厂,以及红砖厂、预制板厂等等,有几十家个体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了出来?

只要办的厂子多了,乡亲们也就有了事做,接下来腰包里也就有了钱,生活也就明显产生了变更,因此那居住的房屋也就在不断的翻新。

这样一来,黄颡口那最为古老的半边街道,也就远远不能够满足乡亲们建设房屋的需求了,发展步伐也是在突飞猛进。

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公社党委决定在半边街后面,重新开辟了一条新的街道,取名为沿江街。

这条沿江街两边的宅基地,也就根据村民们以及政府单位的需要,进行重新分配和发放,建房的请求也必须是同一安排。这样一来,沿江街也就成了黄颡口的正规街道了。

由于黄颡口的地理地位很不错,水陆交通又方便远景又看好,因此公社的政府机关也就纷纷落户在这条沿江街道上。

谁知道没有几年时间,这条新开发的沿江街也就成了黄颡口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

这样一来,本来的花果公社也就摇身一变,竟然是变成了远近驰名的新型集镇,正式改名为黄颡口镇。

古老的黄颡口只是个小小的村,如今形象仍然是在不断的变更,因此本来那个花果公社的老牌子也就成了历史,只当是个记载罢了。如今的黄颡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却是个新型的集镇,所有一切都在产生新的变更,是持续在快速的发展。

罗继宗可是个老谋深算的主,早就预感到了会有今天这么一着。就凭当年当主任的面子,罗继宗早就在沿江街的上风地段,盘踞了两套新屋子的宅基地。他当年做了一套,剩下一套宅基地为了掩人线人,也就种上了菜园子。

如今倒好,罗继宗为了谄谀林子,这块风水宝地也就派上了用处,正好把这块风水宝地赠予给了林子,只有这样才是个两全其美举举动:一是作为补偿;二是自己的长远打算。

尽管这块风水宝地是他的心头肉,罗继宗还是要忍痛割爱把它拱手赠予给林子,这样也可以说是放长线钓大鱼了,真正这样算下来可是打心里感到值得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