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76章 钱荒(2/2)

,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只有一桩难处。铁监的货物处处有用,人人想要,可哪里变出那么多钱来?如果铁监的货物全用买,天下必然钱荒,实际卖不出去的。所以现在,那里产出来的货物,大多都不是卖的,而是由朝廷直接拨走。如此一来,赚到的钱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王安石道:“此话不错。没有铁监的货物,天下还钱荒不断,处处缺钱。那么待晓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总不能一直这样,由朝廷拨到别处去,只还些钱粮回来。一直如此,对于铁监来说,做得好了做得差了并无大的区别,管事做事的人必然不用心。”

杜中宵道:“还能有什么办法?就是要天下的钱多,有了足够市面上用的钱,一切好办?”

王安石连连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如西川一样用交子,则难免朝廷虚发,坑害百姓。要多铸钱,则天下产铜有数,铁钱又不方便。”

杜中宵道:“介甫,既然提起来,那我们便议一议此事,左右无事。何为钱荒?不能说钱荒是天下的钱不够用,而是市面上的钱不够用。市面上的钱,不只是跟每年新铸的钱的数量有关,还有跟两件事有关。一是百姓得了钱,存起来,则钱就从市面上消失了。再一个,即使不存起来,总要用钱的时候才会把钱花出去。这个时间可能是三两天,也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以年记。就是钱从一个人手里,到另一个人的手里,时间越快越好。一是太多钱存了起来,再一个流通的时间太长了,才是钱荒。”

王安石连连点头,这是他以前没有想过的。第一点他能理解,王安石对钱荒的认识,除了新铸的钱不够外,再一个就是天下富户积累财富,钱藏于豪富之家。解决的办法比较粗暴,即发富民之藏,以济贫户。历史上王安石的改革,很多措施都与此有关。钱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倒是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杜中宵道:“自汉铸五铢钱,于今已有一千余年。历朝历代,铸了多少钱存于民间?本朝立国之后铸钱之多,甲于各朝,只怕还是比不上积攒的旧钱。这些钱如果不是藏于府库,埋于地下,全部都能拿出来用,何至钱荒?铁监的货物,多是大宗,买卖需要大量的银钱。不是家中存有大量钱的人,其实无法与铁监做生意。这样的生意,本就限制铜钱流通,这又是一桩难处。”

王安石想了想,问道:“待晓以常平司在樊城等处开设商场,便是为了让货物方便发卖,让钱尽速流动起来么?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如此生意,确实可以少用许多钱。”

杜中宵道:“此是一样。真想解决钱荒,还要用其他办法。只是我诸事缠身,现在只是有想法,还没有实行。等再过一两年,才能着手此事。有钱荒在,不只是铁监难做,商场其实也有许多难处。”

钱荒实际上商业中货币稀缺,并不一定是因钱的存量少,更与货币流通速度有关。解决不了,国内统一市场就难形成,工业和交通带来的好处受到限制。以现在的商业体系,铁监的发展是受到限制的,自苏颂任知监,已经慢慢见顶。后来发展的生产能力,大多都支援朝廷的基础建设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