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幕启(2/3)

址上建一座更漂亮的城市。”朱亮中校如是勉励诸位官兵。而这些首都子弟们听了后也大为振奋,朱总指挥暗示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巴蒂斯塔堡内‘打扫战场’,简直就是大家的亲人。

“不过也不要在这里逗留太长时间,你们的任务永远是前进前进再前进,排除一切困难、用尽一切努力向前推进战线。不要怕身后留下了大片空当,也不要怕那些遗落的葡萄牙哨所和庄园,他们翻不起大浪来,留给后续部队收拾也完全来得及。你们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前行军,尽量减少葡萄牙人的反应时间,将他们本就不多的实力迅速分割开来,然后从容消灭或迫其投降。”朱亮少校也叮嘱民兵们不要忘了自己的首要任务,免得他们沉迷于劫掠而延误整个战局。

东方县保安团的军官们听了后自然不敢怠慢!傍晚时分,陆陆续续有了三百来人过来汇合,这使得他们收拢的兵力达到了近1400人,再加上恰好又有一门8磅野战炮被挽马拉了过来,于是全团上下立刻决定趁夜强攻,在朱总指挥阁下面前好好表现一番,让他看看首都子弟的风采,彻底堵上他县保安团对他们的非议之声——有些县份的民兵私下里喜欢嘲讽他们这帮“首都子弟”只懂吃喝玩乐,风气,战力低下,这令他们心里一直憋了团火,这次就只能发泄到这帮倒霉的西班牙人身上了,谁让他们不长眼呢!

吃完晚饭后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这对火器比例远超巴西一方的东岸人来说,似乎略有些不利。不过这又如何?在急着立功的东方县保安团众将士们看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晚上七点钟,在用八磅野战炮轰开了敌人摇摇欲坠的堡门后,百来名精挑细选出来的保安团官兵穿戴着橡胶雨披,冒着风雨等不利因素,用猛烈的排枪齐射打开了缺口,然后迅速掩护后续部队涌入堡内。

涌入堡内的部队在军官的指挥下控制了一片区域,然后大群官兵将41年式刺刀从腰间摘下,悬拧在枪管下方。勇猛无匹的掷弹兵戴着斗笠、披着雨衣,手持薄铁皮炸弹冲锋在前,身后是大群刺刀组成的丛林,跟随部队采访的《真理报》某穿二代记者目睹此景,激动得难以自制,回到东方港后就花费重金请意大利画师将这个场景再现了出来,名字就叫《刺刀丛林》,辗转多年后成了东岸名画,因为“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军人魂”。

在这个狂风骤雨的黑夜,天地俱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唯有战士的厮杀声给这场征葡之役鸣奏起了起伏和悲壮的序曲——大幕已徐徐开启,两国数万将士不杀个天昏地暗看来是无法结束的了。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在这个黑夜,在繁华的东方县无数春闺内女人辗转反侧的时候,风雨交加的巴西高原某处,她们的梦里人正舍生忘死地向敌人发起冲击——炸弹爆炸声、刺刀撞击声、粗野的咒骂声、垂死的惨叫声混合在一起,其声势甚至掩盖了呜呜的风声。一颗颗手掷炸弹炸弹被扔进了西班牙人据守的民宅、路口和教堂内,炸弹产生的瞬间火光照亮了一把把明晃晃的刺刀,东岸军人们两三个一组,将锋利的钢制刺刀稳稳扎进敌人体内,街道上血流遍地,就连越下越大的骤雨都无法将其洗刷干净。

大约十个小时后,东方晨曦微露,昨夜也是半宿没睡的朱亮中校草草吃了点米粥,然后便在参谋、宪兵和警卫的簇拥下,走进了已完全克复的巴蒂斯塔堡。街道两旁的葡萄牙民宅内,大群民兵将门板拆了,然后坐在铺了雨布的地上抽烟闲聊。

很多士兵仍在搬运着尸体,这些都是要运到城外集中焚毁的,巴蒂斯塔堡内三百名巴西居民,此时活着的不过寥寥四十余罢了,且多为女人和小孩。这似乎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昨夜攻入堡内的东方县保安团官兵们有“屠戮甚过”的嫌疑,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啦!

“该报道的东西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