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十二章 西关 二(2/3)

渐渐没落后,现在中国大6上工商业最达的地方依然转移到了广州一带。依托对外贸易的广州惠州商人们将大量纺织品茶叶生丝瓷器药材等特产品出口至国外,但进口的东西却不是很多,因此累积起了大量的利润。

只可惜,目前些因为工商业而产生的利润,并没有被其掌控者们进行再投资,也没有流通到市面上并形成如同英国社会那样的“价格革命”——西班牙开采美洲白银后,使得大量贵金属流入英国,一举解决了困扰该国多年的货币短缺的现象,并引起了物价的全面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展——而是多数沉淀了下来,变成了商人和工场主们的私人存款,彻底从流通市场上退出,令人颇为感叹。

之所以如此,大概还是由于商人们普遍觉得扩大生产会招致亏损吧。毕竟,东岸人的收购数量一般都是固定的,再加上国内战乱,市场也比较封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他们的商品未必就能顺利卖到其他省份,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将利润进行再投资,而是任其沉淀了下来,成了一堆“无用的金属”。

“西关一带风景优美,被称做‘既有一湾春水绿之风貌,又有两岸荔枝红之盛景’,所以现在也开始有人过来购地置宅了。你,那些被称做‘西关大屋’的宅子就是从事商业或纺织业的商贾们所建,我们后面将要去拜访的人也多居住在那一片。”邵曙光又随意指了指前方远处的一片宅第区,朝黄汉华笑着说道:“都是一帮有钱的大土豪,在官场和商场上的能量都相当不小,与他们打好关系,对开展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不过却也不必过于讨好这些人,因为没必要,咱们东岸官员就得有一股子气势,连李成栋都不敢得罪我们,怕这些商人作甚,说破天也不过我们台湾银行赚钱的工具罢了。”

二人说说笑笑间,便在大群护卫的簇拥下,来到了东岸人设于岸上的临时收购站内。临时收购站,顾名思义就是将搜罗来的各类物资分门别类清点打包,然后租用西关一带的疍民渔船或小货船,分批次驳运到位于海珠岛的大商站内,一般来说每天都要转运,所以被称做临时收购站。

收购站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即巴洛克风格与中式廊檐的结合,在西关这一片也算是独一份了,素来非常显眼。而在此时的收购站内,李成栋的心腹部将南明新泰侯郝尚久也早已等候多时了。

郝尚久此番前来却也是奉李成栋之命,前来这个临时收购站内与东岸人交割一批军械的,如今时局紧张,军械对于一个军阀来说自然是命根子般宝贝的,因此便派了郝尚久过来检视,确保万无一失,顺便也让他与东岸人勾兑勾兑,不能再采购一些好东西——到了现在这个份上,钱已经没有太多的用处了,对于军阀来说,军队和武器永远是最重要的,金银珠宝没了可以抢,军队没了可就彻底玩完了。

话说随着吴三桂在西南的动作,东岸人紧张之下也加大了对南明李成栋部的援助,并立刻打开了宁波的物资库,将许多存放已久的军械拿了出来,平价卖给了他们。其中包括三千杆32-丙式燧步枪六千杆仿苏尔式火绳枪2o门新旧火炮五千具皮甲六百套盔甲两万个渗碳铁制矛头一千张强弓一千把军刀,此外还有配套的弹丸火药箭矢绷带等物事,算是非常齐全了,售价也非常得良心,且接受李成栋提出的用茶叶生丝瓷器和粮食付款的请求,算是标标准混的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很多物资如今都已经是在远东生产的了。比如火药炮弹就是养马岛工坊生产的,皮甲强弓箭矢则是济州岛生产的,就连渗碳铁制矛头也是黑水县的工业基地加工的——库页岛煤炭资源丰富,又是东岸人最早落脚的地方,黑水大泊二地如今建设了不少小型工坊,且有一些本土淘汰的风力水力和蒸汽设备,生产能力是相当不错的,听说当地也意欲从本土引进一条行将淘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