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占之地的方针(2/3)

力、不会补贴军费、不会投巨资供你修建基础设施罢了。

不过,面对本土这样的态度,河中地区上下却满怀信心,觉得单单依靠自己就已经能够在这儿打出一番局面了,压根不需要中央再补贴多少资金、物资或人员。偌大一个河中地区,还是能够常年维持一支规模上千的队伍在前线的,而这样规模的队伍,只要战斗力不是很差,在有骑兵优势的前提下,在大、小卡鲁高原这种地方,还是能够做很多事的。

因此,杨上尉麾下这支新组建的名为“杨亮支队”的混编部伍,其核心作战任务中就包含着东进袭扰、削弱卡玛王国和其他黑人部落的内容。焦唐、谢汉三二人认为,南非的黑人人口即便再多、势力即便再盛,在东岸骑兵日复一日的袭击之下,土崩瓦解也只是寻常之事。除非他们迅速联合组成一个强大的王国,训练出大量精锐敢战的部队,然后依托地形制定合理的战术,才有可能做到历史上祖鲁人对英荷殖民者所造成的巨大伤害。不然还是没戏,只能被东岸人一步步逼死,毕竟日削月割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南非这片富饶、辽阔——虽然有些干旱,于工业发展不利,但也不是不能忍受——的土地,在苏伊士运河未开的现在,其战略地位也是无比重要,因此其怎么能够让给不开化的黑人呢?这对于素来对黑人不怎么待见的东岸高层来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情,更别说南非还是世界四大地质奇迹国之一,包括煤炭、铬、锰、石棉在内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了。这样的宝地不拿在手中,就真的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了,东岸人还没这么蠢!

人数过千的这支移民队伍在数日后的一个傍晚安然抵达了正在修缮、加固的历山堡,这时已经是1668年5月4日了,正儿八经的南半球深秋时节。

历山堡是在原卡玛王国要塞的基础上进行修缮的。因为科萨黑人那拙劣无比的建筑水平,东岸人接手沙维要塞后,不得不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改造。改造工程从去年开始,至今已持续了七八个月之久了,整个要塞几乎已变得面目全非。负责此项工程的建筑工程师孙大鹏——此君是穿二代,从首都建筑设计院被借调而来——曾经坦言,因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筑材料乃至劳动力的缺乏,整个历山堡改造结束,估计要到1669年下半年了,如果项目进步仍然是按照目前走的这个节奏的话。

历山堡外也是有一些农田的,这都是当初卡玛王国的居民留下的。在那个原始的国度中,居民们以家族为单位聚居,其棚屋围绕着一个超大型的牲畜圈栏而分布着,布局非常凌乱。东岸人接手后,拆掉了土人那些乱七八糟又臭气熏天的棚屋、拆掉了牲畜栏,然后将其统一改造为农田。农田的走向大致是东西向的,以充分利用流经附近的河水灌溉。至于居民居住的地方,同样是沿着农田一字排开的,而房屋则是土坯房,上面覆盖着油布、茅草,反正本地也不常下雨,这样的房屋居住起来也可以了,君不见后世中国农村在十年代时可也有大量此类来的土坯房呢。

杨上尉这次带来的数百名定居者,都是河中地区截留下来的远东明国淮安府移民,未来都将安置在历山堡周围屯垦,种植物谷物、蔬菜、瓜果,放养牲畜,以就近给他的部队提供粮草。当然了,历山堡地处前线,自是不可能安排过多的定居者——至少现阶段不行——小卡鲁高原东半部的主要农业区,就现在看来将在元城乡—槐荫乡一带,该处农业带附近河流、小溪纵横,水源是不太缺的,这可发展农牧业打下了极好的基础,且由于地处后方,也不易受到土人的骚扰,故可以放心发展农业,以就近供应前方。

至于说为何不从河中地区其他地方运输食品过来,这一则是路途遥远、转运不便,二嘛也与河中地区的食品大量出口至新库尔兰、义成地区有关,而新得的英、法殖民地的农业委实也不怎么样,故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