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一章 几种方便法(2/5)

败的。

他所讲的礼,只不过是封建等级制的民间化他所讲的乐,只不过是封建等级制的艺术化。当封建制不存在时,所谓礼乐,根本就失去了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种明智的教导,连孔子如此聪明好学谦虚的人,都听不进去,那么,向聪明的人学习,就真的那么有效吗?

还是实践教育了他,当他周游列国,一一失败,徨徨如丧家之犬时,才感叹。回去吧,回去吧。他还是干他的老本行,教书去了。其实,他早听老子的教导,也不至于受困于陈蔡。

我想,老子的结论,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自己不服输,总想试一试。明知不可为而为知,反映出孔子有勇敢任性的一面。这句话用另一种语气说,就是他有顽固不化的一面。如此看来,他的高足子路,就是继承了他这种愣头青精神,最后死于刀兵之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其中有一个弱点,几乎每个人都有,固执。按道家思想来说,固执是得道最大的障碍。因为,道的形象更像是水,柔顺而适应变化,哪里低就流向哪里。这种看似柔弱的性质让它变得极其强大,它的冲击力积聚之时,就会改开换地。

当然,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多的还是水。老子用水来模拟道,肯定有很深的用意。让我们柔软。

但是柔软,就意味着没有原则,没有自我。这也许就是道家所说:圣人无心。或者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在佛家来说,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无我。最基础的理论四念处,就有一条,观法无我。既然没有我的独立存在,那你还在坚持什么呢?

理论是理论,人的思想转变,仅有理论的教导是不够的。人的精神天生固执,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孔子是这样,只有政治实践失败后才灰心,才转向。他的转向转得好,他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价值,不是他的政治功绩。尽管他迫切地需要推销,迫切地呐喊:“沽之哉、沽之哉!”。

没有国王用他那些过时的理论,但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另一方面的功绩。他成了伟大的教育家,他所作的著作,成为不朽的经典。他原本只想管理国家的,结果失败了。但他的另一个成就更伟大,他管理了后世近两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

我也一样,希望自己亲身试验一番,才敢相信法师所说的道理。

本来万师兄已经说了很多了:“炒菜就专心炒菜,画图就安心画图,摒弃外缘,就会达到心一境性,这基础不就打牢了吗?”

我看得出来,他说这话时,也不太自信,虽然他总是装出轻描淡写、满不在乎的样子,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职业老师的logo,他自己也没达到这种程度。

“万师兄说得对。”钱师兄居然肯定了他的说法,这让我比较意外。“万师兄所说的心一境性,也算是一种定境。由定生慧,这是基本路径。但是,坐枯禅是没有慧的,那么慧是什么?就是观察,不带感情的观察,在心一境性中冷静观察,就会生出智慧。”

“你教我们一个方法吧,怎么观察呢?”

“前面不是教过你们吗?走路,就观察五阴变化,把那个练习好了,自然就会有体会。”

“钱师兄,我们只是想证实,法露师所说,所有事情都可以入道。是不是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达到如行禅一样的效果,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万师兄把我想说的,也说出来了。

“好吧,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坐禅的方法,堂上有法师亲自教导,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但其他几个看起来很平常的动作,也可以入道。”

我们因为好奇心,所以听得很认真。

“我先介绍睡觉时所用的观察方法。这当然不是你们原来在经典上所学的卧功,但姿势是差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