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 破公案手册(2/5)

中。镜子没有心,所以能显现种种形相。

修行人若能把心完全修清净,就能知道如来永不说法,这就是具足多闻。闻的意思,就是完全无相状。所以经文记载:缘于众生有无量种根性,所以说法无量因为说法无量,所以也叫无量义。无量义,都是出于一法。这一法,没有相状。没有相状,就是实相,就是彻底的清净。这是真话,这就是证悟。

禅坐时候,会觉醒。当心刚开始运行时,随顺这心缓缓流注,完全感知到心在哪里。然后以金刚智慧呵责它:这心就像草木一样,并不存在区别的感知。感知了,又像什么也不知道,这就叫一切智,这就是菩萨一相法门。

2、如果弟子问:什么样的人是禅师?

道信禅师回答:不被安静、纷乱环境烦恼,就是好禅师。用功修心的人,若常停留在止念上,心就会沉没若长久停留在观想上,心就会散乱。

3、如果弟子问:如何能开悟,心得明净?

道信禅师回答:

1修行人也不念佛、也不捉心也不看心、也不筹量心也不思惟、也不观行、也不散乱。直行任心运用,也不令心去,也不令心停留。独自完全的清净,到达究竟处,心自然明净。2修行人或通过认真观察,心得清净,如同明镜3或历经一年,心得改变,显现出明净4或历经三五年,心得改变,显现出明净5或听人解说,开悟明白6或不须听人解说,就开悟明白。

所以参学者开悟的方式不同,存在这些差别。今天只是粗略列举,不同根缘参学者的开悟门径。作为导师,必须要会识别。

4、身相、佛国的意思

华严经记载:普贤菩萨的身相,犹如虚空。这身相就是这般的依托着,它并不依托佛国。若能理解这话,那么佛国也是同样道理。它不依托这般、也不依托佛国。

5、要知道,修学者有四种人:1明白佛法、有相应行为、证悟了。这是上上人。2明白佛法、无相应行为、证悟了。这是中上人3明白佛法、有相应行为、未证悟。这是中下人4未明白佛法、有相应行为、未证悟。这是下下人。

6、如果弟子问:临命终时,怎么作是观行?道信禅师回答:必须直行任运心性。

7、如果弟子问:念佛要面向西方吗?

道信禅师回答:要知道,心本来不生不灭,完全的清净。心就是清净佛国,所以念佛不必朝向西方。华严经记载:无量劫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包含了无量劫。要明白,一个方位包含了无量方位,无量方位也就是一个方位。佛向接受力弱的众生,说要面向西方,这并非是在对接受力强的人说。

行持深的菩萨,自愿进入生死,教化救度众生,却没有喜爱上什么。若是观众生还有生死,感觉自己是救度者,众生是被救度者,这就不叫菩萨。救度众生,如同救度虚空,何曾有过来去。

四、循序渐进的证悟

金刚经记载:灭度无量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众生灭度。1所以,初地菩萨刚刚证悟时,明白一切都是空的。2之后,进一步证悟,明白一切都是不空的。这就是无分别的智慧。

万物也是形象,也是空的并非心是把物象灭去,看成空。物象的本质,就是空。所以菩萨修学,以空性为证。1刚刚修学的人,直接观空,这是见空,不是真正的空。2修道人证得真正的空性,是不见空与不空,不存在任何见解。

五、禅师的表率和正确引导

1必须好好明白物象和空的意思。用功的修学者,必须要心路明净,明白法相,彻底明了,然后才能当他人的导师。

2还有,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行为和道理不要相违。一定要断绝只会说道理,要把佛道行出来。独自在清净地方,自证道果。

3还有种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