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 百年大变局(2/5)

养不出这么多高手。

“农民进城了,成功者需要成为一个正经的城里人,这就是所谓的刚需和消费升级。所有投资涨价之类的现象,只不过是这种成功和前进的溢出,看到大趋势,就明白方向。”

这不仅是因为城镇化,而且是因为工业化,更是因为市场化,所以推动楼市兴旺的力量,不过是中国的前进。

“他们在投资什么?在投资未来。因为人们越来越富,对大城市资源的向往也越来越有条件实现,为什么不买房?过去革命时选择党派,人们是用生命投票。今天选择城市,人们是用脚投票。愿意在哪里居住,就是对哪里充满希望。所以,房价上涨的城市,政府不要怕,这说明,大家看好你呢。”

此时,又有一部分笑声,估计官员们再矜持,也经不住这种吹捧吧。人民的需求,我们怎么可以回避呢?

“所以,需求论只讲社会平均工资是不对的,那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新产业不断产生,新居民不断涌入,用过去的统计数据来计算未来的投资,方向错了。”

买过股票的人知道,看好一个行业,不需要它现在估值多少,而是看好它未来的发展。腾讯股票在香港上市,涨了几十倍,有的商界老手,比如李富翁的儿子,涨了几倍就卖了,不洋洋自得。他其实是傻,没有看到中国巨大的动力和前进的速度,后来成为别人的笑柄,如同许多怀疑论者一样。

“中国崩溃论在国际上很有名,但事实呢?事实是,只有一件事被反复证明,就是中国崩溃论本身,一次又一次地崩溃了。”

有人举手,问题来了。“冯总,按你的说法,房价不会崩溃,但日本呢?”

这个问题,估计是许多人想到的,有学术界的人,居然还整理出中国房价崩溃的时间表,也是参照日本的模式进行的。

“因为国情不同。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人家已经是发达国家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市化率不到60%,人家早就超过80%了,阶段不同。所以没有可比性。也许再过20年,再来比较,有可比性。况且,日本与中国的经济模式区别太大,没有参照价值。”

他也估计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继续解释了一下。“日本,外向型经济,本身经济和外交政策并不独立,自身市场又太小,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有天花板的。学过国际政治的人,应该明白。而我们,上海仿佛发达国家,甘肃是第三世界,本国的差异就决定了发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底气,不会签订广场协议。”

这个解释已经很权威了。我们外向型依赖如果出现问题,光内部市场的平衡就留下了足够发展需求了。况且,我们体量如此之大,本身的市场规模,就可以独立发展。美国,也没在我国有驻军,这是硬道理。

“还有按国际上的投资公式来计算中国房价的,比如租售比。但是,中国人是一个爱家的民族,大多数房子宁愿空着,也不是拿它的租金来作投资标的的。更何况,价值的衡量与租售比更不可混淆。”

这话扯得有点远,我想听他的逻辑。

“享受发展红利,享受货币超发带来的增值红利,远比租金收入高,租售比,根本不在大多数投资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按价值计算,也不能按国际惯例。西方国家,土地是私有的,而中国,土地是国有的。你的产权只是七十年,但正因为是国有,所以,地价是政府垄断的,不是市场价格。房地产最基础的成本和价值,没有市场化,你拿国外的价值评估体系来评价,那是缘木求鱼。”

难道中国最特殊的情况,世界上就没有参照物了吗?

“中国的土地制度,有点类似于香港,香港的房价虽然有波动,但近几十年的疯涨,确实证明了一点,房子的投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