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吓人的秘密(2/5)

他继续说到:“大家都知道,周文王作《周易》,中华文明正式系统化,这是道统的确立。周武王统一天下,这是法统的确立。此时,道统与法统的一致,导致中华民族从此确立起来。中华民族是文化立国的,因为是个多民族国家。赞同这个道统的,就是我族,不管其血缘。这是中华民族构成方式与其它国家的不同点。这也是中华文化伟大的最典型的例证。”

这段话,如果是平时闲聊,大致可以,但作为专业严谨的学术发布,是欠妥的。其中有许多推导不明,许多概念不清。

“八百年天下,周朝分东周和西周。兴旺的是西周,衰败的是东周。孔子崇尚的礼,崇拜的周公,都是西周的事。而东周,已经是列国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春秋战国时代。周王朝根本没能力控制国家,有名无实。以至于长江以南的楚国不服周,有问鼎中原的野心。”

如果一开始就说假大空,别人是不会相信的。尤其对于在坐的老江湖而言。一开始说些正确的理论,有利于打消大家的戒备心理。在这点上,蔡老师把握得很好。

我有时想,假如蔡老师没有学道的经历,不是一个书法家。这个人哪怕在街上算命,生意也一定很好。哪怕进入某个传销组织,也可以当上讲师。聪明人如布袋中的锥子,总是要露出锋芒的。

“为什么叫东周?为什么叫西周?因为定都位置不同。强大的西周,定都长安;衰落的东周,定都洛阳。都是周朝,两地都是黄河流域。都是曾经的古代都城,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用定都位置证明王朝兴衰的理由,是不是牵强了些?我估计,他要开始走偏了。

果不其然,他接着说到:“我们研究发现,以长安为中心的都城,大都代表着中国最强大的王朝。其余的古都,都没有这个特征。比如洛阳,开封,杭州,南京等等。有人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问北京如何。各位先生,注意我们的定义,我们是说一千年以前的事,而北京首作都城的元大都,不过六百年。”

这一通说法,似是而非,确实比较唬人。

“发现现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现象看本质,才是研究者应有的态度。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个格局呢?即使从周朝算起,到一千年前,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规律呢?”

本身他总结的规律就有点问题,他还要推导出答案,估计就更不靠谱了。

“其实,东与西的区别,在于与秦岭的远近。我们选取了四个城市,也就是四个古都,来重点研究。西边的有长安和咸阳,东边的有洛阳和开封。大家注意到没有,长安和咸阳定都的朝代,几乎占据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大家想一想,秦朝、汉朝、唐朝,对不对?”

大家纷纷称是,这是常识,只要是中国人,对这三个伟大朝代都不陌生。

“为什么?因为相较于其他地方,长安和咸阳,离秦岭近。我们前面说过,昆仑山是祖先和神灵居住的地方,是风水的发源地。但风水的兴盛地,当属中间的山系和水系,秦岭和淮河,要不然,它们是成不了中国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的。”

这一通偷梁换柱,不仔细辨别,我都差点相信。

“以上说的是一千年前,中国历史的趋势,秦岭,中国最有权势的地方。这是我报告的第一部分。接下来,我要讲近一千年的风水趋势,以及我们应该应对的办法,极具实用价值,请大家先休息十分钟”。

这就搞得很正规了,还有下课十分钟,还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仿佛真的跟学术研讨,上课交流一样。其实,就是他在说评书。

在所有条件和结论正确的面目下,千丝万缕的由头,让你理不清头绪,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找到关键结点了,你兴奋不兴奋?下课时大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