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章 方闻由是仇怨生 2(2/4)

么气?”

“我是在可惜。”

“可惜什么?”

“原本马老爷的弟弟,就是讳明卿的,他家的幺女巧妹年纪与我儿相当,品貌也不差,可惜你爹的事情,估计是等不到了。他哥哥还是举人,要不是运气不好,原本也应是进士的,门第也是没得说,多少婆子踏破了门槛。”

王星平守制三年,三年中当然不能谈婚论嫁,就算仅以二十五个月来算,也要两年多,两年多的时间。正当年的士宦人家女儿许配他人的可能性当是很大的,再说对于见都没见过的什么巧妹他也没什么兴趣。

若是要他选,清丽可爱的趣儿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是以此时的礼法,当不得正妻。而且,年纪也还太小了点。

不过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况且两年之后,还有科举这个挡箭牌,只要自己愿意,再拖上个三五年也是可以的,毕竟自己现在的这副身体才不过十三岁,正经顶用不顶用他也不敢打包票。

相较而言,反而是阿母口中可惜没中进士的那位让他更感兴趣。

“是讳士英的么?”

萧氏笑道,“还能是谁。”

马士英这个名字在王星平的记忆中并不陌生,马明卿的这个幺子比他老子在贵阳府的读书人中还要有名些。

一是刚刚二十岁的年纪就中了举人,在贵州来说就算是小的了。

二是去年参加会试时得排前列,只等殿试完金榜题名,不到二十五岁的年纪中进士,是以消息传回时,马氏一门举族欢喜,马家祖宅可是连‘连升坊’的牌坊都准备好要立在门口了。

按照科场规矩,省试定去留,殿试分高下,通过了会试(注:也作省试,即礼部试),那这进士的头衔就已经是十拿九稳,殿试时若没有大不敬的罪过,皇帝绝不至于黜落。

可万万没想到的却会有后来的一出,到嘴的鸭子居然也能飞了。

原来万历四十四年戊辰科会试,得中会元的是吴江县举子沈同和。

但此榜一出,京城上下忿然。

那沈同和是时任右副都御史的沈季文的儿子,素来依仗家世不务学业,以至目不知书,下笔不能成文。

乡试时便有传言其系以重金聘得善写小字的能人,将考题内容写作小册带入考场作弊得以中举。

会试时的同乡赵鸣阳与沈同和为姻亲,赵鸣阳的才学颇有名气,因此沈同和出面贿赂考官,在考场中将两人号房相邻,沈同和的考卷全都出自赵鸣阳之手。

最后发榜,沈同和名列会试第一,得中会元,赵鸣阳也名列第六,传言一出,在京中的各地举子中舆论大哗。

随即礼科给事中姚永济、户部巡漕御史朱阶以沈同和目不识丁,其考卷出自赵鸣阳之手为由,请神宗命礼部会同科道进行复试。

礼部侍郎何宗彦也以流言日烦为由建议必须复试,皇帝于是乃命礼部会同科道进行重考。

礼部复试后,回奏沈同和文理荒悖,朝廷便断了将其发配边疆,助沈同和舞弊的赵鸣阳也被同时杖责除名,永不叙用。

虽然此事与马士英无涉,但那一科中马士英的号房却也与沈同和相邻,故而礼部迟迟不肯认定,当科发榜提名便没有他。

这其三嘛,都说这马士英乃是马家的螟蛉之子,并非马家亲生,是五岁上时被一槟榔商人从广西带来过继到的马家,而那商人原本也非马士英生父。

那马明卿本已有三个儿子,却又过继了这一个,原因自是不足为外人道,倒是听说此子非凡,北门外孙瞎子曾经给算过一卦,说今后要入阁拜相,虽然只是笑谈,也未必不是为这因由。

因为这三桩奇事,这位马家小一辈的青年才俊,在郡中名声颇大。

是以王星平也有兴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