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九龙江锁唱天恩(一)(3/4)

下令拔营吧。”

陶维慈告退之后,阮福源从卧榻上重新拿出一张纸页,从纸页的褶皱程度来看,这几日没少被他翻看。

纸页的题头上写着《新华日报》四个大字,下面则是铁钩银画的小字,被分割成四四方方的小块,每一块都是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浅易易懂,就连阮福源这样粗通汉语的人也能看个大概。

这些文章中,有控告马打兰色厉内荏的,有揭露荷兰人贪财嗜杀的,但中间一直吸引他的一篇却是关于广南的,文章的标题非常简略,就连少涉汉籍的他都曾听过,是一个关于孔子感叹王权旁落的故事。

标题的名字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最强烈抗议广南匪帮侵占中国国土,制作新的严重流血事件。

很难说阮福源关于髡贼的担心是否来自这份半月之前随着商船而来的报纸,但他却纠结于上面的数字说法,文章中说两年以来大越边民因争地争水和商贸纠纷打逝世打伤澳宋百姓七百四十一人。

这有零有整的数字罗列,在以往交战的任何一个对手中都未曾碰到,他隐约感到,过往对髡贼的认识是否太过粗浅了,他这样想着,外面已经响动起来,看来各部都已收到了陶维慈传往的军令,开端收拾辎重了。

他又抖擞了一番精力,不再往想那篇文章,与澳洲人的这一仗是不打不行的,胜了,阮福氏前途可期,广南的土地与子民将会倍增,败了,不仅北据南进的方略会彻底失败,广南也将面临来自两个方向的军事压力。

想通了局面,阮福源咬了咬牙,在心中暗下决心。

这次的决战,就算付出再大代价也要一举荡平。

…………

三日后的夜中,磐石堡的作战指挥室内灯火通明。

一众元老围坐在沙盘前,正在作着最后的推演,而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土著则在等候着问话。

谢明看了一眼眼前尚在喘气的少年,“阮福源的本阵到哪里了?”

“前日早间过的潘朗,小人是眼看车驾进了绥丰大营才堪堪赶过来的。”

一名安南本地打扮的少年用流畅的大明西南官话答复着谢明的问题,语速高低起伏,似乎刚刚经过了一场激烈运动。

谢明递给少年一杯水,示意他喝完再说。

几口将水灌下了肚,少年也渐渐平复下来。

“如今绥丰那边有多少兵力。”

“一路上绵延不尽,粗粗数来,总有万五之数了。”

“云丰海口里的水营呢?”

“小人南下时那些船都尚未起锚,听东主说是还要几日时间措置补给,想来再早也要后日才会出发。”

谢明闻言沉吟了片刻,才道:“下往领赏吧,回往后代问裴东主好。”

听到这句,其他元老才露出本来如此的表情,如今在谢明的情报线上,裴光袍这个名字已经不是什么机密了。

此人正是当年为沈有容所救的那名安南商人,他年初在西贡贸易时被谢明注意,通过背景调查创造了他与沈有容的关系,于是元老院立即通过郑杰夫请沈有容起草了一封私信,信中只叙旧谊不说别事,通过电报发来的内容告诉裴光袍后,谢明果然获得了他的信任。

加之广南用兵以来,对海商颇不友善,裴光袍又是个只有数艘船的小船主,他对谢明印象不错,又能搭上元老院的船,自然便决定投奔过来了。

而谢明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前往北方的潘朗行营,以经商为名探听广南军虚实,此事本无多少风险,也不耽误他的生意,裴光袍便一口应承了下来,不过本日这小子倒是个生面貌,若不是对上了切口,谢明也拿捏不准,看来的确是由于军情紧急,裴光袍才特地找了这个少年传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