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南蛮兹事任意为(二)(2/4)

些销路,但若保住势头想来只会比贵州一地收益更好。

镇远府的生意更是意外顺遂,有军中的关系加上张鹤鸣做靠山,本就质量上乘的保利行铁器也渐渐在彼行销开来,如铁针、铁锅、铁锄在当地无论土民汉民都很是喜欢,加之汪革又在府城中坐镇,相信过了今年便又能成为一大笔进项。

毕竟以一年三万余两银子的获利虽已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对于王星平的目标而言依然还是不够,仅以军饷来算这笔银子要想正儿八经的养出更多战兵问题也很具体,此外还要留些余钱用以从少民手中兼并田地,故而不将市场进一步开拓也是不行的。

当然,汪革在镇远府也不光是为了铁器销路一事,更还因那里距离铜仁府的大万山司极近,铜仁府辖下五十多坑朱砂矿以大万山司境内最多产量也最高,直到后世那里都还是亚洲第一全球前三的朱砂矿区。

广东那边眼下主要准备运去的交易货物便是朱砂,此物虽然南洋也有出产但量不算多,而日本和美洲的两个渠道并不能保障稳定,却又是元老院急需的工业原料,朱砂提炼的水银无论是制作温度计等仪表还是火器的击发引火药都不可或缺且消耗巨大。

这样一来真倒不如王星平这里直接收购后往广东出口的方便,也好物尽其用,至少比卖给不靠谱的勋戚富户拿去炼丹的好。只是他如今可没人手去提炼水银,是以汞蒸气提纯这种毒性极大的事情还是交给元老院的专业人士去做更好。

而王星平还在叶宜伟的建议下改变了和官中铁器、火器贸易的结算方式,便是不再使用现银,而改以盐额。今年秋收之后叶大柜安排了数名没有跟脚的外路经济直接用官中换得的精盐去与各土司交易,按照斗米斤盐的行情又从几家土司那里淘换来了一万多石新粮并许多金银器皿,如此一来经营上的事情也就已经走上了正轨。

至于说后续本地的马匹与木材生意则需要徐徐图之,还有王星平本人念兹在兹的烟草,西南之地对于种烟倒也是得天独厚,是以他这次向元老院讨要的作物种苗中也有此物,不过是要在烟货定位上与澳宋未来的产品有所区分,不要相互打架罢了。

张介宾说的是医疗卫生,短短一月诘戎堡和新城中都建起了医院,新城中的更是不光只对军户,也为平民施治,这还是张先生一路奔波之后做成,其中不少施诊的‘军医’是早先从卫军中选出,本身有不少金疮上的手段,跟着倪朱谟又学过一段时间,现在都得张介宾大力调教过。

他这次随王星平回贵州,到了湖广后便独自去了武冈州拜见倪朱谟,耽搁了几日这才经铜仁回的贵阳,大万山司的朱砂原矿便是他照着王星平的意思打着行医名号前去考察的,而岷王府的生意自然也在两位旧识的一番旁敲侧击之下得以落实,湖广的生意因此便算是正式开了张。

与贵州和四川不同,岷王府通过这一合作实际成了保利行在两湖的包销,虽然好处王府定然占去大头,但垄断之利再加上靠着皇室自然也不会受到亏待,对于这种有利于提升自身实力的事情王星平倒并不太排斥。

张介宾这一路上都在与王星平切磋医道,虽然少年人从来打着只明其理的哈哈,但却是让张先生益发敬重。尤其在外科的伤病处理上,许多过去没有想过的法子和道理经王星平点拨之下倒真的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而且这一路行来王星平都极重整洁,每到一地扎营必要先挖茅厕,且便溺之物也要专门清扫掩埋,据说是如此可避疾疫传染。他还是头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但毕竟也是在辽东随过军的,这一路之上光是没人染上时疫便让他觉得新奇,更觉王星平的法子实在是好了。

这些日子只要有空他就会将在王星平那里听来的关于医疗卫生的一些理论抄录下来,以待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将之整理成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