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章 一石惊起千重浪 2(3/3)

,相比你们也都知道了,我等都是大宋子民,元寇占我神州,我等先祖不愿以身事虏,皆浮海而走,如今算来,去国已是三百余年,此番回返故国,欲借这南洋之地稍作修养,再作计较。”

说话的男子故作停顿,让郑达稍作消化,又道:“我等迟早是要回中土的,不过回国之前,还有一番布置,明日一早汝等便可离开,带来的水手人等及船只和一应家什都会发还,不过船上的货物就算我们买下了,你也不必带走。”

“首长们有需用自取便了,值不得甚么。”乍听喜信,能离开此地,船和伙计也都一应发还,那些货物也就是身外之物,只不知藏在夹板下的银子会不会被找出,若只是区区香料还不至于折掉老本,大不了回旧港再辛苦一年,离了这是非之地才是首要。况后来听两位首长说了个买字,加之方才问话客气,总又生出些念想来。至于说短毛们自称去国日久却又知悉大明事情,也不足为奇,毕竟这些年大明破落的商民在南洋闯荡的所在多有,消息往来自然不绝。

“你的货物我们是买下,不是扣下,给你的都是时价,绝不叫你吃亏。只是我等归国心切,未曾带得多少金银,故而只能折价与你些货物。”

短发男子看着郑达,略一低头,又道:“至于船上的银钱,准你换成我们的货物带走。”

方才还气定神闲的郑东主脸色霎时便没了血色。

…………

“黄官人能说汉话却是方便了不少。”黄顺之面前的男人有着一副老于世故的面相,但没有胡须的脸庞却看不分明年纪。‘二十?’,‘亦或三十?’,颇有些拿捏不定,面前的这人不光面白无须,无从知晓年纪,连样貌也颇类红夷,可又满口的汉话,想是那汉人与红夷的混血。但穿着却是异样,一领对襟的褂子,却是短袖,既不类明人,也不似红夷,着实怪异。

片刻之前,还在泛舟海上的副臣官人连同他的亲随船只及水手一并被自称宋人的短毛怪人‘请’上岛来,也即是这片刻之间,让黄顺之有幸证实了都城中流布多日的传言,如城的巨舶整齐排列在码头上,而那码头的形制也从未见过,似乎如整块原石雕琢而成的平直道路,却又浑然天成,曾经来过纳闽岛上几次,在岛上还有一处仓房的黄老爷,很难将眼中的一切加以解释,而就在方才,面前这位徐老爷告诉他‘那船竟是铁的’。不光那船,这岛上建筑如金城汤池一般,上得岛来,看得分明,这哪里还是原来的纳闽岛,即便是婆罗乃城,也要相形见绌了。

正了正心神,黄顺之才又整好了衣冠,道:“不知贵方到我境界,所谓何事?何以掳我人口,扣我子民?”

那徐姓短毛倒是不急,等又有两人进来布下茶汤吃食,这房中人数不过五六,黄副臣只得两个得力的亲随,那徐姓短毛那边也是三人。喝罢茶汤,徐姓短毛方才说道:“本官大宋南洋东路经略使徐玄策,此番奉政事堂堂宣回返故国,率部忝为先锋,有些事情还要黄副臣劳烦贵主知晓。”

【注:根据明人张燮著《东西洋考》所载南海诸国风俗,南洋诸国的习俗都综合有佛教、印度教与温和教的教义习俗,不能摸头这一条见于南洋各国的风俗描写,也同样见于正史,而现代这些习俗在东南亚如泰国、大马、印尼也有继承保留。张燮此书成书时间正好是万历四十五年,也即是本书中的年代,1617年前后,可谓巧合……

又:0年,葡萄牙实际成为隶属于西班牙的藩属国,故而西班牙的船队也可以随意在葡属港口停靠补给,故而形势较为复杂】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