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翠岗雾轻百草苏 3(2/3)

王星平自然认得,上前见礼道:“若木学兄想必是高中了。”

邱懋朴年轻气盛,但对王星平却是服气,他的事迹听过不少,也回了一礼,“哪里及得上天成你,我看天成是头几个交卷,恐怕这一次的案首非你莫属了。”

虽然县试、府试和院试都不像乡试有个名头,但若能考中第一,一样有个案首的殊荣,而且也还有额外的赏赐。

王星平知道只是恭维,便问起邱懋朴的文章,尤其是头一篇‘夷狄之有’。

原来这位学兄还是直来直去,倒是真入了知县老爷的套子,照着其出题的本心洋洋洒洒写出了一大篇来,大谈了一番改夷为夏之意,想必当是能遂了张大化的心意。王星平心道这一回恐怕这案首是要归了这位邱学兄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哪里不对,考中的墨卷都是要在县衙外八字墙上张贴示众的,这堂而皇之的将自己‘虽远必诛’的观点写在白纸黑字之上除了给自己招惹是非并不能对名声和买卖有什么帮助,毕竟笔墨终究不能杀人,口惠而实不至的事情王星平不屑于做,在卷子上将夷人再得罪一遍有他将通往东北的重要商路彻底掌控更为重要么?那才是真能断了蛮夷根基的事情,可惜这些人就是不懂,去纠结于名分之间,何如一朝问题得解,连名分都可以不用再讲的好。

但接下来邱懋朴却问起一句连王星平也感意外的话题,“说起来前段忙于备考倒是忘却了一件事情。”

“是与我有关?”王星平顿觉疑惑,自己与邱懋朴虽然有些熟识,但也谈不上太深的交情。

邱懋朴见王星平一愣,旋即笑道,“并非什么要紧事,只是我叔父听闻你家铁冶在给军中打造火器,有些好奇想去看上一看。”他顿了一顿笑道:“……他老人家也是个喜好事功的性子。”

这位学兄斟酌的话语倒是让王星平没有想到,说来说去却是这事。

“原来如此。”只是参观倒还好说,火器工坊中一些要紧的工序自然需要保密,但大体上的锻打装配确是可以看的,而且邱懋朴既然说是他家叔父相看,说不得是有了投资意向,邱家也是本地望族,自己的生意以后恐怕不会缺人惦记,现在能多拉些人将利益集团做大未必不是好事,只是究竟如何还需计较,也许只是自己思维发散过甚,想得太多了。大明可不缺喜谈兵事的士大夫,这位邱学兄的叔父想必好歹应是个有功名的,想到这一层他便不动声色的问起,“还未请教是学兄的哪一位叔父。”

邱家如今尚在世的族中长辈王星平知道的便有好几位,各人的脾性身份都有不同。

“正是在下二叔,双讳禾嘉的那一位。”邱懋朴道。

‘原来是他。’

王星平一听名讳便想了起来,这邱禾嘉是邱禾实的二弟,万历四十年举于乡,如今在老家侍奉老母并未选官,说起来和王命德的情形颇为相似,倒是听闻此公喜谈军事,对蛮夷也是态度强硬的,邱家乡贯在新添卫,听闻新添司附近的乡勇民壮这位先生便多有出力的。这就难怪他会对王星平的兵工厂产生兴趣了,以这一位的性子当是和张鹤鸣会走得近才对,回头大可打问一番的。

这样一想王星平也就清楚了,当即便许下了这个人情,还邀约邱懋朴届时同来,反正过了府试今年便算过完,要到明年才有院试的,那时邱懋朴自然无事,而且这邱禾嘉既然在地方上还募有私兵,也算有些实力的人物,新添卫在贵阳东面,是通往更东面平越府治所平越卫的必经之路,那里如今并不太平,搭上这个关系说不定会对日后商路有所助益。

两人谈得投机,便又说了些学问上的事情,时间便渐渐过去。

刘教谕看看时辰已经差不多了,忙打发书吏将王星平一干人等放出了考场,这边厢守在考场外的帮闲们又有围上来讨赏钱报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